下面这些场景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吧。
一、每年春季的植树节前后,我们在电视屏幕上,都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各级领导换下了平时的西装革履,换上了更轻便的夹克衫;领导们在前呼后拥之中,来到了一处空地;空地上早已挖好了一个个的树坑,树坑周围环绕着一圈松软的细土堆;有人把树苗放在了树坑里,领导们在辅助者的帮助下,把那松软的土铲上两锨,填到坑里。几十秒的镜头结束了。拍完戏,他们还会接着干吗?只有天知道了。这样的镜头看得多了,我们会想:这是在参加植树劳动呢,还是在表演植树舞呢?种树不种树,本身和政绩水平、和工作能力、和廉政守法,都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还要刻意去这样做呢?
二、在某些节庆活动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文艺演出,国家级地方级的都有。照例,是剧场的正中间,留出几排位子;然后,领导者们款款而入,在周围人的一片掌声之中,逐个落座;演出开始了,不管台上表演得多么热烈多么精彩,台下的领导者们都是一副漠然的表情。看演出主要是为了娱乐,在我们这儿不是,它是一种任务,一种倡导,一种引领,一种宣传,一种政治。演出中,不时地把对着表演者的镜头,切换到观众席上;当我们看到官员们团结、紧张、严肃、但少活泼的样子时,我们还会感到娱乐的休闲和喜悦吗?
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个场景:宝玉正玩在兴头上,一听说他父亲叫他,欢笑顷刻之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老百姓看娱乐节目更多地是想笑一笑,缓解一下工作的压力,调节一下紧张的生活。国之各级家长们是不是能够理解老百姓的这份玩心,让老百姓玩得更畅快一些,更放松一些,更随意一些呢?
三、我们在电视上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经典镜头:各级领导放弃节假日,到工人工作的现场,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家里,去访贫问苦,去嘘寒问暖。我在想,现在的媒体那么发达,一般老百姓都知道某些工人的危难,和广大农民的疾苦,领导层有没有必要亲自下去看呢?即使去了,那一时一地的所见,那众星捧月的场面,又能了解到多少真实的情况呢?再者,去了说两句不痛不痒的话,还不如给老百姓办一些实事,来得实在。
我们的领导者们也有实在的举动,但那是体现在国际主义精神层面上的。一方面经常往国外送钱送东西,比如,送钱给非洲人民,送钱给朝鲜和伊拉克人民;一方面对于本国人民中更加艰难困苦的群体,则更多地只是象征性的安慰。明明知道本国有那么多的劳苦大众,有人上不起学,有人在卖血求生,有人无钱就医干等死,有人家徒四壁悲惨度日;却先去想着别国的事情。我就不明白了,如果真正关心我国老百姓的话,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国际主义精神,而多一点国内主义精神;少想一想世界上那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多看一看我们国内的三分之二受苦人。
人是不是亲自走到老百姓中间去,是不是和老百姓亲切交谈了,在我看来都不重要;如果国家真有多余的钱往外送,不如让本国老百姓都能吃上饭、都能穿上衣、都能住上房、都能看上病,来得更实在。有的国家靠大恩大惠,狂拉国际关系,人家有那个实力,我们没法跟人家比。谁让人家促生产的时候,我们要先抓革命再去促生产呢?谁让人家在拼命地奔富裕的时候,我们却偏爱抓阶级斗争呢?现在的国际形象,也不是只靠大量的送钱这一方面,就能扭转过来的。跑到百姓家里,看到百姓处在极度贫困之中,伤心的落泪,这当然比无动于衷要好;但是,一只手帮百姓擦着眼泪,另一只手却把钱塞进了别人的腰包,这无论如何让我这个政治觉悟很低的人,是想不明白的。不论有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让自己的百姓能吃上饭、喝上水、不至于有病等死,不至于无钱上学,这可能更重要。我们是不是能少一些空泛的国际主义,多关心一下中国的老百姓呢?外国的事情用不着我们操那么多的心,还是先把国内百姓的疾苦放在首要位置更得民心。
四、这几年有关环保的花边新闻不少。北京一位环保局的副局长,为了体现他的模范带头作用,每月有一天有意不乘车,走着去上班。上海也有类似的例子,某机关规定,在每个月的某一天,所有的公车都停用。大家再看看下面这则报道:
《燕赵晚报》报道:近日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有关会议上表示,今年9月22号全国将组织“无车日”活动,号召市民选用公交、自行车或步行出行,并要求领导必须带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106个城市的市长已签署了相关承诺书。
环保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解决起来非常困难。更准确地说,是两难:一方面,要发展汽车工业,一方面又要解决使用汽车带来的空气污染。这就像对烟酒产业所持的态度一样,一方面发展这些行业可以带来巨额的税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好处很多;但另一方面,又有很明显地坏处,污染空气,损害人的健康等。对此两难问题,各国解决起来都非常地棘手。但是,不管想什么办法,让少数人在一年中的几天里不乘车,那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就像劝导吸烟喝酒的人,在一年中有那么几天不吸不喝的,能对人的身体有实质性的影响吗?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地去解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排放的废气污染空气的问题,而让个别领导人,或是少数人几天时间不坐车、不开车,有什么意义呢?如果真有事要用车,那还是想着先把事办好吧,硬作出不用车的样子来,结果造成了办事的不方便,甚至办不成事,岂不是得不偿失?
五、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剪彩和鸣枪活动。为开幕式剪彩,为文体活动鸣枪开赛,让很多领导者乐此不彼。这些事领导者做不做都可以,这种简单的事情完全可以让简单的人来做。上面的领导者是不是该把精力放在解决那些下面的人解决不了的事情上,如果下面的人能解决的事情,那还要上面的人来干什么呢?也许是有的领导者本身就不想去解决那些复杂疑难的事情,也解决不了那些超出其能力的事情,或是满脑子尽想着更有兴趣的事情呢,但又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所以才要去做一些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
以上列举的五种现象还只是九牛一毛;仔细看看新闻节目,我们的秀场可真是越来越热闹了。艺人们忙着作秀,拍片、演剧、做广告,忙得不亦乐乎。体坛健将们也紧随其后,跳水的不跳了,打乒乓的不打了,主业是什么无所谓,怎么样赚钱怎么样来;客串一把过把瘾,假做真来真忘怀。学者教授们也坐不住了,看着别人作秀作得好不热闹、好不痛快、好不来钱,自己也赶快地凑上去,搞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急吼吼地推出自己那些注水加拼贴的专著,满世界地跑着签名售书;也甭管擅长不擅长,硬是跑到电视综艺节目中去客串脱口秀。一些严肃稳重的政治人物,在这全民皆秀的时代,也把握不住了,今天一出戏,明天一场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我们以前大讲各种主义,现在主义讲得少了,但是精神总还要有的吧。政治场上不管到哪个时代,都应该有一个原则,那就是老百姓十分看好的“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如果连这起码的原则也忽视了,单凭那些做秀表演,老百姓还有多少耐心能慢慢地往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