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长安,有不少字画收藏家,
收藏有道 福荫后世
——记著名书画收藏
卢剑利 李旺军 图 / 文
位于西安市西北古玩城地下一层的封王画馆,约有70—80平方米,虽然装修并不考究,但具有浓郁的艺术氛围,四周的墙面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当代书画名人的墨宝,显得十分典雅。50多岁的贾绍俭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两道浓浓的剑眉和一双睿智而明亮的眼睛,神情气爽。他为人随和,思维敏捷,十分健谈,脸上总是挂着恬静的笑容。
收藏家贾绍俭
“收藏是一门艺术,收藏是一种事业,收藏是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传承和发扬。”这是贾绍俭对收藏的深刻认识和见解。
贾绍俭祖籍河北,1950年生于西安,从他祖父起来到西安,父亲做丝绸生意,家产丰厚。但以后家道中衰,贾绍俭从上小学就面临生活的困境,一直靠学校的补助坚持上学。少年时代的艰苦,使贾绍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初中时,贾绍俭就有一个梦想,长大了当一名画家,所以他十分喜欢画画。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美术老师孙宗亮,因为
1970年贾绍俭被推选出席陕西省知青劳模大会和咸阳地区知青劳模大会。1972年被招工到宁西林业局,不幸工作中遭遇事故,摔伤了腰,单位只好将一位年轻能干的优秀青年转为劳保,贾绍俭就返回了西安。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贾绍俭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出路。当时沿海地区率先掀起经商大潮,贾绍俭立即与几个朋友开始合伙,南下做起了服装生意。据贾绍俭回忆,当时的市场环境并不宽松,进货无法托运,全凭随身携带,他们一起几个人挤火车、倒汽车,经常长途奔波,而且市场、车站到处检查,超过携带的重量就会被罚款,尽管担惊受怕,异常辛苦,但他们还是坚持不懈地来回折腾。几年下来,不仅积累了一些资金,还悟出了许多经营的道理。
贾绍俭在商海做生意的同时,他还把目光盯在了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收藏领域。他慢慢地意识到,随着集邮人数的不断增多,这些邮票的价值会很快上升,于是,他果断地将积累的资金投向邮票市场。“当时的邮票市场人气很淡,虽然那时候发行的邮票都非常精美,但面值均都很低。”贾绍俭说。1980年发行的首轮生肖票、“文革”票、编号票,都是他的最爱。同时,他开始买整版的邮票、整封的小型张,有时一次投入几万元。当时敦煌的一组小型张一盒200元,他一人就收购几十封,邮票买进200版,仅此一笔,他就收入几十万元。后来,他发现经营邮资信片,首日封利润更大,当时一般人不重视封片,因为那时候封片进价每枚两角钱,一段时间后,一枚可卖六七元钱,获利颇丰。由于贾绍俭对每个封片品种都经手几千枚,有的甚至上万枚,所以被圈里人戏称为“封王”。他后来所开的画廊就命名为“封王画馆”。
在邮市已经名利双收的贾绍俭为何又成了今天的书画收藏大家呢?
“对书画的收藏,刚开始只是出于一种从小的爱好,没有投资理念。到了上世纪90年代,对书画艺术价值的认识有了升华,才开始投资书画家的作品。”谈到对书画的投资与收藏时,贾绍俭说。他还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朋友从香港带回了一本《世界百名富豪》,贾绍俭借阅完之后深受感动,他从此书中发现,世界富豪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金融家,一类是企业家,还有一类是收藏家。此书中介绍了美国一位收入并不高的收藏家,早年用几百美元每幅购买了27幅梵·高的作品,二十多年后,仅其中的一幅画就拍卖了两千多万美元,这位收藏家成了世界级的富翁。这篇文章对贾绍俭的震动非常大,就此他坚信,投资书画艺术事业必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贾绍俭不但爱好书画艺术事业,更重要的是他看好书画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倾资于书画。为了寻访书画作品,贾绍俭开始结识陕西书画家这个圈子,当时,许多书画家才恢复工作不久,名利皆空,其作品根本不被社会重视,常常是有人提上一包点心去拜访,书画家就已感动不已,就能回赠一幅他的作品。几年中,贾绍俭与陕西的20多位书画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还常去参观各种书法美术展览,参加为支援灾区举办的书画义卖活动,不失时机地购买了一大批优秀的书画艺术品。
上世纪90年代,贾绍俭收藏的书画作品已达2000多幅,在陕西书画界已有了不小的名气,他把陕西境内副教授以上职称书画名家的作品几乎都收藏过了。期间,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的
随着书画藏品的不断增多,资金投入也不断加大。为了补充资金,贾绍俭想把同一书画家的一部分作品让出,进而收藏另外一些作品,一方面卖画,一方面买画,更好地进行书画交流。为此,他于1991年在西安鼓楼创办了自己的画馆——封王画馆。封王画馆的创办,进一步拓展了他的收藏规模,收藏档次也越来越高。贾绍俭在经营画馆时,一直以诚信为本,他说,纵然从封王画馆走出去的书画作品比一般市面上的价格要高一些,但是买书画作品的人都买得很放心,因为封王画馆几乎没有假画。如今,封王画馆的网络十分畅通,他们通过这种渠道,广泛联系画家,务求得到精品力作。封王画馆凭借自己的实力打造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本文作者与贾绍俭在其封王画馆 李旺军摄
在谈到对书画艺术的投资时,贾绍俭认为,有人说中国的书画已经涨到顶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书画收藏投资有冷有热,但总体是呈镙旋形上升的发展轨迹。
贾绍俭告诉记者,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她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会一直上升,而且永远会上升。因为艺术品有三大属性,一是独一性,中国的书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是独有的;二是质地优,书画艺术是材料独特,工艺精美,名人制做;三是不可再造,因为书画艺术作品原作只有一件。通过以上三点分析,中国的书画艺术在市场上有无限的张力。他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艺术成为世界上最热的三大投资之一,前景十分看好。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书画已被全世界认可,这仅仅只是开始,一幅好的作品价值上千万、过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经济的必然。”
那么,在中国这么庞大的书画家队伍里,什么样的作品才值得收藏,哪些人具备一定的潜力呢?
据贾绍俭介绍,在中国有100万画家,进入画坛前500名的是佼佼者,就有收藏价值。看一个书画家的作品能否收藏,就要看他是否具备下列几个条件:一是书法绘画风格已经形成,功力深厚,绘画语言有个性;二是必须是一个好人,心胸开阔,目光远大,能心系民众的品格风貌,一个人品不好的书画家,就不要投资;三是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组织的书画展、赛事中夺金夺银的书画家,就是当代实力派的人物,值得投资,如陕西的刑庆仁、张立柱、刘永杰等;四是能把一生贡献给书法美术事业的书画家,如果一个人搞了一段时间的书画创作就转行去干别的事了,那对他的作品投资有什么意义呢?五是看这个书画家是不是为书法美术界、收藏界、书画评论界公推的书画家;六是看这个书画家有没有收藏人群,有没有人喜欢他的作品,有没有群众基础。如果一个书画家具备了以上这些特点,那么就值得进行投资收藏。
贾绍俭搞收藏,以不变应万变,他说,社会在变,朋友在变,但他对收藏的执著之心不变,通过收藏,他结识了书画界和社会各界的许多朋友。
谈到兴致处,贾绍俭向记者展示了他近期收藏的得意作品,一幅是去年16届国际美术大会期间,中国各界著名画家云集北京,由50名当代著名画家合作的60多米长卷,长卷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刘大为起笔,当代著名画家张仃落笔,题封王画馆惠存。另一幅是今年初春,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刘大为创作的8米长卷,《塔吉克初雪》赠封王画馆惠存。还有一幅是今年夏天,由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龙瑞,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贾有福,中国著名山水画画家程大利,中国美术学院中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不但要有执著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还要克服常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在谈到他所取得的成就时,贾绍俭感慨万千。结合自己30多年的收藏经验,他认为,搞收藏,前10年,只是一个起步阶段;中间的10年是壮大发展阶段;后10年才是取得初步成果的阶段。他最大的愿望是再过30年,通过自己对名家书画作品的收藏,真正地反映中国书法美术界灿烂的星空。
贾绍俭收藏的主要是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关注刘文西及其黄土画派,并收藏了
目前,贾绍俭已收藏了200多幅全国当代著名书画大师的真迹作品,他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举办一个“庆迎奥运封王画馆当代名家作品收藏展”。有关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现在已经进入筹备阶段。
由于贾绍俭在收藏事业上的精心投入,对书画鉴定的日趋成熟,他在收藏界已有了很大的名气,他著述的《书画辨伪》、《邮品与名人书画的投资与收藏》等,得到了收藏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在封王画馆,记者看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给贾绍俭及封王画馆的题词,贾绍俭与各界领导和文化名人的合影等。除此之外,还有好几家拍卖公司、电视台专栏节目聘请他为顾问,他的收藏业绩也被入编到《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名人大字典》、《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祖国万岁》、《中华英才大典》、《中国各科专家辞典》等大型典籍。1999年6月8日入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