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在于发现狂热的少数
郝志云/文
《成都商报》联合某排行网站发布了一份名为“2007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榜单,在这份榜单中,80后作家郭敬明以收入1100万登顶,借电视屏幕迅速走红的学术超女超男于丹、易中天紧随其后,以天下霸唱为代表的网络写手也成功跻身富豪榜。(11月6日)
这其实已是旧闻了。我不想以文学价值或市场价值来评论2007年中国作家富豪榜,我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只是在想,郭敬明、于丹、易中天何以能跻身富豪榜三甲。他们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
郭敬明作为80后作家,因抄袭事件而备受争议,近期又因加入作协及最小说创作团队有成员出走而受到了大量批判,在网上很少能看到称赞他的文章,多是批评文章,可以说大多数人都不看好郭敬明或对他存在偏见。然而他却以收入1100万荣登2007年中国作家富豪榜首位。
于丹、易中天自《百家讲坛》成名后,他们的书极为畅销。但在舆论界,于丹、易中天也遭到不少批评。于丹遭到了十博士的炮轰,而因烧狗事件,易中天和鄢烈山在网上展开了对决,从舆论导向看,多数人倾向于支持鄢烈山。
但这备受争议的三人,却居于富豪榜前三甲,何也?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有狂热的少数支持者,正是这狂热的少数使他们获得了成功。虽然多数人不支持他们,甚至不看他们的书籍,但那狂热的少数不仅支持他们,把他们作为偶像,还把他们的书籍看作珍宝。
从市场营销学上讲,他们有明确的市场定位,通过市场细化,他们发现了特定的受众群体。比如像喜欢郭敬明的读者多是80后和90后,他的书也适合这些人的口味。尽管多数人不喜欢看郭敬明的书,但80后和90后却狂热地喜欢郭敬明。于丹、易中天也是一样,他们都有狂热的支持者。这些狂热的少数派,并不看他们作品是否有学术价值或文学价值,就是毫无理由地莫名地喜欢他们的书。
我想这就是他们成功的奥秘。现在李银河、吴祚来也是这样,尽管主流舆论反对他们的观点和言论,但是他们有狂热的少数支持者,他们不会从公众的视野消失,而只会对主流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