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观察:千万要守住自己的老窝!


                                

    今天早上,我在上广《990早新闻》节目中,听到这样一段话:老年人千万要守住自己的老窝,这样卖可以养老,租可以养老,以大换小也可以养老。我想给它再加一句话:从闹市换到郊区也可以养老。在这段话的前后,并没有相关的案子,为何把这种非新闻的提醒放在新闻里面播呢?我想,那是因为《990早新闻》在上海的广泛影响,节目制作者希望老人们在收听这档节目的时候,能听到这样的提醒。
    为什么要提醒呢?因为现在的房子越来越值钱了,越是靠市中心的房子越值钱。老年人大多都是老上海,房子的地段都不错,尤其值钱。另一方面,老年人中,有许多人退休比较早,养老金并不高,房子就成了老年人最值钱的财产了。其它财产方面有点损失,影响并不大;房子失去了,将会对老人今后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我们从电视上的法制节目中看到了太多与老人和房子有关的案子,一旦出了事,想借助法律再要回房子,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提醒老人们:千万守住自己的房子!那么,老人的房子,什么情况下会失去呢?从我看到的法制案件来看,老人失房主要有三种情况:
    1、子女夺房.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又可细分:
       A、老人的一个子女以照顾老人为名,把老人接过去住,之后卖掉老人的老房子,拿走卖房款;
       B、老房子要动迁了,一个子女说是让老人去同住,同时,把老人的动迁安置款也拿走了。
       C、有的子女看父母文化程度比较低,或是年纪大了,人也不是很清醒,用欺骗手段把老人的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这样,或是直接夺走了房子的产权;或是夺走了暂时还没有产权化的老房子的使用权,等到动迁的时候,就自然地拿新房子的产权证,或是直接拿动迁款了。
      通过以上各种途径,子女拿到了房子或房款,没有工作的老人,就会变得一无所有;有工作的老人,也只剩下了微薄的退休金了。子女看到父母已经没有太多的油水可榨了,一走了之,父母就会落入悲惨的境地。身体好还好,一旦行动不便了,得利的子女,不管不问;没得利的子女,觉得自己如果管了就吃亏了,结果也不管。老父母如果想进福利院,一来,现在想进去的人太多,不一定能很快地排到;二来,福利院收费比较高,光靠自己那点退休金未必住的进去。这时,再想把老房子要回来,就很难了。
    不管是上述哪一种情况,总之,每个故事里都有一个过于自私的子女,也都有一对或是一个过于相信子女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们什么时候才能想明白一个道理呀!做父母的,总是会无私地对待子女,但却很少想到,自己是怎么对待自己父母的,如果能换位想一下,自己把多少精力和财力放在了父母身上,就会想到子女将来会怎么对待自己了。我们的父母们永远只会单向思考,那就是:我们对子女那么好,他们也应该对我们好。
    看看动物们凭天性的生活给我们的启示吧!所有的动物都育糼,袋类动物的袋子就是为子女准备的;但是,有没有一种动物.它身上的某一个部位是为父母准备的呢?有没有哪种动物在养父母呢?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养老育幼虽然同时在说,但是,育幼是基于人的天性,也就是自然属性,不用学不用教,每个人自然就会.而养老却不然了,它不是人的本能想做的,而是基于人类社会的道德,人才去这样做的;不做,就有“不孝”这样的道德评价来约束。因此,养老是基于人的社会属性,人并不自然想去做。这就使得在现在道德约束越来越淡化的情况下,养老越来越难有来自于子女的保障了。老年人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他就会知道:当自己的子女已经成了孩子的父母,他把更多的心思给了他的小家庭之后,他对父母的牵挂就会越来越淡的。做父母的也就需要更多地用守财来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一些安排和铺垫。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年人却不知道人生的分阶段,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如继往地对孩子的奉献。
    刚刚看到了一个案子.一位在上海生活的老太,在年轻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女孩。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含辛茹苦独自拉扯大了女儿.女儿在那非常时期插队去了新疆,在那边生了一儿一女。老太把这一双外孙都接到了上海与她同住,用她微薄的退休金把两个孩子都养大成人了。她还用她的积蓄帮两个外孙买了一处小房子。可她得到的回报是:这对兄妹说是无意的,忘关了家里的煤气开关,老太两次死里逃生;最近,老太又被这对兄妹推上了法庭,原因是由于这对兄妹的户口挂在老太的户上,他们要求对老太的住房进行财产分割。老太欲哭无泪地对记者说,她要是不收留这两个孩子就好了。
    其他的父母们看了这样的故事,会觉得那都是别人的事情,是别人家里的孩子不孝;这种灾难决不会降落到自己头上,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不可能是那个样子。人的这种想法是好事也是坏事:都看得太穿了,人类就无法延续了;都把它看成是别人的事,等到将来真落到自己的头上,再明白过来已经晚了。
    二、再婚夺房。这样的例子也看到不少.老年人照样有情欲和性欲。旁观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也不允许老年人表现出“情”趣和“性”趣。现在,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了,老年人在离异或丧偶以后希望再婚的想法也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强烈了。大多数老人是真心想再婚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借此就打上了老人的主意。或是在婚前就让老人过户或转让房子,或是在婚后想法转移老人的房产。结婚是假,夺房是真。老人们一方面魅力不如年轻时了,另一方面,择偶的心态却一样地强烈,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就可能是中了人家的计,落得人财两空。
    三、骗子夺房。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案子:一位退休的老年男子,整天提着个袋子四处游荡;他的智力本来就有点问题,让他一个狡猾的同事,以帮他置换房子为由,骗卖了他的房子;结果,别人合法地买去了房子,他那个朋友拿了房款一走了之;只剩下他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不得不睡在公园和绿地的长椅上。他报了案,那个骗子朋友也被判了刑,可是,他的房子却无法再夺回来了。现在,他被安排进了一家福利院,总算有一张室内的床了。他也将在这里度完他的余生了。
    如果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就可以用换地段或者换大小的方法,既有得住,也多了一笔补贴家用的款子。还有现在正在运作试点的抵押房产养老计划: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把房子押给运作公司,运作公司每月给钱,补贴养老;等到老人百年之后,房子归运作公司所有。当然,如果老人手里有两套房子的话,到一定的时候,自住一套、卖一套,就会使老人的生活更宽裕自在了。对老人的居家养老和房产运作,现在许多部门都在做尝试和试点,目的是让老人变身后留房给继承人,为生前就能充分享受到自己房子的价值。这样,老年人在拿着养老金或是福利金的同时,还可以从房子那里拿到一笔费用贴补家用。没病的时候,可用这钱来游山玩水,丰富改善生活;有病了,可以用这钱来看病;行动不便了,可以用这钱找人照顾自己或是住福利院。如果没了房子,也就没了这笔额外的收入了。完全指望国家来照顾,国家有那么大的老年人群,照顾得过来吗?所以,聪明的老人应该想方设法地守住自己的老窝,聪明的人应该在自己还不老的时候,就为自己的老年做好充分地铺垫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