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会”来幸福生活


 

穿越苦难

千惠掌柜的叫王敏,农村出生,上过大学,做过工人,九十年代末下岗自谋出路,从做上香烟生意便没有弃过手。

历经11年风雨,小本生意如今成了“名烟名酒专卖”;无名小店如今成了县城里当当响的“千惠”老字号。有关这“老字号”——千惠的来历,版本有二,其一,是取掌柜的儿子的名字“倩晖”的谐音,“惠”有仁爱、给予好处之意;其二,取“有缘千里来相会”中“千会”的谐音,这背后还隐含着掌柜的一段很深厚的情感经历呢。

用王敏自己的话说,她这辈子是穷怕了,钱让她走了不少的弯路。

从王敏出生到懂事起,这没钱的苦就伴随她了。家里兄弟姊妹多,尽管她排行顺数第六、倒数第二,但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里,这排行的“优越”也并不能让她享受到多少“实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王敏从小就要帮着家里做家务、干农活。上学后,她一个月仅有的63毛钱的伙食费都是从家里几口人的嘴边省下来的,然而这样都要被她再抠些出来买点好吃的往家里带,自己却吃5分钱的剩饭当早餐。那个时候的王敏,由于营养跟不上,身材到了中学都一直是瘦弱单薄,看起来又黑又小。

1977年大哥搭上了恢复高考的第一班车,以不错的成绩跻身于湖南师范大学(后分配于桃源师范学校执教),这无不影响着妹妹王敏的立志求学。王敏中学时做过阑尾炎手术,那一年的高考,王敏由于身体虚弱,临场发挥失常而败下阵来。第二次高考,她顺利被省税务专科学校录取。然而不久,王敏跟母亲脸上洋溢的喜悦便被这犯难的两千块钱给抹杀了,大哥走遍了亲戚朋友街坊邻居,能开口的地方都开了,然而……那天,母女俩抱头痛哭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有人看见王敏红肿着眼睛独自提个大包,大清早地出了门。去了哪里,家人谁也不知道。

1989年秋,带着无望和颓萎,王敏只身来到了张家界。她彻底地无望,什么梦想,什么人生,纯粹是无稽之论。这个大山环抱的城市带给她的陌生,让她不知所措,她不知道她此刻除了读大学她还能做什么,如果不是家里拿不出那两千块钱,此刻,她应该置身激情飞扬的大学校园享受那份欣慰和自豪了。想到这里,王敏委屈的泪水再次一涌而出。

在张家界安顿下来,王敏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发狠赚钱,这个曾经扼杀了她理想和青春,令她义愤填膺的东西,她现在实在有足够的理由掳获它。张家界一家大酒店作服务员的工作,她做得非常认真,因此赢得了酒店领导及不少客人的夸赞。后来,打听到还能通过自学考试再续自己的求学路,王敏不假思索地报考了英语专业的自考。这样上完班,王敏一有空暇就拿起英语书,哪怕占去自己大半的休息时间她也不觉得疲倦,更多时候,她感觉自己是充实的,是有着无穷力量的。有一次,一位姓肖的住店的客人注意到她模样儿年轻标致,却心事重重、不似同龄女娃儿活泼,一时好奇便与她攀谈了起来。临走,那位客人跟她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不该是这样的命啊!”看着客人离去的身影,王敏有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她的眼眶又一次噙满了泪水。

冥冥之中,似乎注定着王敏不该落于平庸之流。又一次考学的机会来了。这是一位对王敏特别关心的一位大学老师给她提供的信息。这次的机会让王敏喜忧参半,忧的是她现在挣的钱凑起来也不过是950多块,她想到考上大学以后该怎么办?难道她又将面临这一难题的困扰吗?

 

永不言弃

在张家界呆了不到一年时间,王敏便和这位武陵大学的教师黄光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黄光是广东人,因语言优势受聘任粤语课老师。他们两人之间有很多心神互通的地方。黄光欣赏王敏在命运面前的那份叛逆、坚韧和执著,不动声色地关怀着王敏,而王敏对他也是贴心窝儿的感动。往后的日子,黄光作为坚强的后盾支撑王敏完成了她多年的夙愿。

王敏的第三次高考,王敏的印象里最是深刻。为了迎考,她过年都没回家,独自留在酒店空空的员工宿舍里,不敢望一眼窗外闪烁的彩灯和烟花。当迎新钟声和炮竹响彻天际的那一刻,她再也憋不住,躲在被子里“哇”地哭出声来。

临考前一天,王敏的身体突然出了状况,大概是肠炎,又吐又泄磨得她一宿没合眼。黄光来看她,看着她苍白发虚的脸因为精神压力的负重越发得憔悴了,怜爱之心油然而起。黄光劝她放弃这次的考试,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王敏听了只无力地摇头。她支撑到考完,身体就再也没有力气行动了。

王敏本就瘦弱的身体被这场病一摧残,拖了很久都不好,后来,还是觅了一个湘西人的草药方子,吃了才见好。黄光连日来的提心吊胆这下也总算归了位。

高考通知下来的这一刻,王敏欣喜不已!终日憋在心里的苦闷,今天终于可以释放出来了。当她久违地站在自家地头喊着“爸,我终于可以上大学了!”的那一刻,她见到的年迈父亲扶着锄头老泪纵横地说“这是不是真的?闺女你莫骗我啊!”

那般场景,着实让她心酸哪……

王敏边工边读,完成学业后,她选择了桃源一家较有实力的物资公司留了下来,由此“跳出了‘农门’”。王敏人品不错,人缘也好,能力也强,这是她曾经的上司王冬初经理对她的评价。王经理一直都很器重她,直到97年下半年王敏在公司多次提到改制之后的离开。

王敏是在公司讨论改制提案时主动要求离岗的,她预感到了这种社会大趋势的到来,领先自主创业,办起了一个小小的烟柜兼做公用电话服务。离岗,在王敏的内心没有产生过一丝的低迷和失落感,相反,她觉得这是她发挥的一个新的舞台。当王经理再次找到她,希望她再回到公司来的时候,王敏毅然表达了自己的这个想法。

自谋出路,王敏为此动过不少心思,跟丈夫黄光骑着自行车在县城走马观花了两天,最后决定先做小本生意,开个小电话亭,卖点烟跟副食。刚开始进货,王敏还摸不着门路,进来的货里难免有些来路不明的,自己难免吃亏。后来经人介绍,上烟草局办了证,这才放心地经营。

王敏的丈夫工作远在张家界,不能时常在她身边,担惊受怕时她也只能独自硬顶着。

2000年春节的一天,一个客人拿着两条金白沙找上门来,硬说是两条假烟要求王敏退换,还扬言不退就拿刀砍她。王敏心里清楚,自己的烟是走烟草公司进的,绝对不会有假烟,这人摆明了就是来闹事的。还好王敏心里杠得住,最后将人带到烟草局一证实,那人只得脚底下抹油——开溜。这件事噎在王敏胸口好几天,心里难平下这口气来,如果自己不挣这口饭吃,也不会受这么些晦气,人生在世可真难哪。

如今在桃源县城,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想要买烟,大多会听到当地人如此介绍:“要买烟啊,到‘千惠’去,那里品种多着呢,老板人也实在。”赢得大众的口碑,王敏着实不容易,风风雨雨,11年过去了,王敏在烟酒个体经营的路子上坚定地走了下来,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扛下所有的苦和难。她很感激自己遇上这么一位好老公,“真是缘分造化,有缘千里都能来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