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曾讲过一句很有见地的话:国庆节是“凶日”,不宜作为婚娶的日子。在这天,曾不知有多少人头落地!为了这天的到来,也不知有多少人英勇捐躯。这是一个纪念的日子,而不是喜庆之日!
——引子
国庆假期,一系列从红军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电视剧风行,丰富了人们的假日文化生活。在这些电视剧中,除了继续神化毛泽东个人“用兵如神”之类的天才神话之外,更多的是讴歌为了民族解放、抵御外侮和国内战争的英雄。而这两者之间,都有一个真实的历史的背景的重要问题在。
——把个人作为历史的创造者:
视“建国”为毛泽东的“神迹”,既是歪曲历史,也是将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庸俗化
在国庆的前期,一些电视剧,都是把毛泽东如何“用兵如神”作为“口头禅”,甚至连一些军事学院教授在其军事栏目中,也是满口毛泽东如何英明,甚至是如何指挥,如何用兵吹得神乎其神。
事实上,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宣传活动家的毛泽东,作为一个领导者,在战争的重大决策上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这点应是肯定的。但是,对于军事本来就是门外汉。他个人既未进过军校,甚至连军事培训都未参加过。而且,自从参加革命之后到建国,他的个人身份,从毛部长、毛委员到毛主席,一直就是从事宣传、党务、全局性工作,本身也并未在军事部门任过指挥职务。
而红军、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军队指挥员和政治委员之间的分工是如何的呢?这在被指漏洞百出、编造甚多的电视剧《井冈山》就可看出:当一个团长欲叛变的时候,就曾说过:“我是团长,军事我说了算”;这种分明确的分工,在电视剧《亮剑》中也可得到印证,在该剧中李云龙曾说:“我是团长,军事我说了算,你是政委政治思想工作你说了算”。从这些细节中,可以看出从红军、八路军,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军队指挥员和政委的分工都是明确的,而并不是文革时期的党委领导一切的情形。因此,现在满口一个“毛泽东如何指挥”,“毛泽东命令谁谁谁如何打”之类,明显就是对历史的编造和歪曲。
我们不能因其后来成为了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就要把军事斗争的胜利,归功于他。甚至连一些具体的战斗(比如林彪指挥的“四渡赤水”),都归于他的经典战例。如果不对被神化、扭曲了的历史进行辨析,就会叫一些糊涂人容易跟风起哄,使特殊历史环境下编造的神话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而当不能自圆其说时,则只好“戏不够,神仙凑”,以毛泽东是“天才”来搪塞,这是极为荒唐的;而再在其“天才”作进一步的神话般的塑造和演绎,那就更是荒唐得可笑了。
毛泽东的传奇,事实上就象现在文艺市场中的“明星”传奇一样,塑造出的一个“政治明星”而已。之所以成为“天才”,本就是在其取得最高权力之后、特别是文革期间的的事。一方面是在战争年代,需要一个比一般人更为崇高、更为伟大的“精神领袖”,并以其人格号召力和感召力来形成极端的战斗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后来在延安整风中和进京建国后,为了使权力得到巩固的刻意的个人崇拜的需要,而刻意篡改历史、神化个人的产物。
这种违背常识和历史的神化了的毛泽东,如果在建国五十多年的现在,还这样继续下去,甚至趁着年代久远,无法一一考证,就更加变本加厉的话,就实在是太过荒唐了!
一方面,这是对在军事斗争中有着巨大贡献朱德、林彪、彭德怀、刘伯承这样的一流的军事家,和陈赓、许世友等众多骁勇善战的将领的不公平,使他们的功绩被人们遗忘。
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个毛泽东个人贪天下之功为己有,从而使“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变而为“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的论调盛行。
同时,“建国”是经过千百万英烈们奋斗而建立的,而把这作为个人来予以宣扬,则是使建国这一重大历史变革庸俗化,使之成为一个历史的骗局和毛泽东“神迹”的闹剧。
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必然性和国民党封建专制政府的必然失败,沦为一种毛泽东个人的可笑的神迹,也是掩盖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进程,从而使大家丧失了对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机会,抹煞历史的发展过程,就难以避免地走上“背叛革命”、反人民、反民主自由的邪路上去。
——我们应当记住的是:
为着新中国的诞生,无数革命英烈曾前仆后继
在漫长的数十年的斗争中,国民党为了保证其独裁体制,共产党人被害者有数十万之众(仅国民党南京雨花台刑场就曾杀当年的共产党人十万之多)。如果对当时的背景不作交代,一味地强调毛泽东个人的力量,一味地强调是个某个党派的力量,或者是为了追求一些空洞的“主义”,都是会无力的。
比如现在现在中央台正在播放的《青春之歌》。一个个烈士面对国民党的枪口,毫无惧色,甚至在临刑前都高呼“共产党万岁”,这可信吗?
可信!这就是历史事实!但是,他们为什么如此视死如归?
这就是人类追求的真理所在。人之所以为人,其最重要的是有其理想和信念。当国民党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的时候,一些知识份子就起要要求民主,要求自由,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在《青春之歌》里,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那就是他们唱的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 比钢还强 。。。。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
还有一个电视剧《特殊使命》,讲的是抗战后期,中共间谍与国民党特务的斗争。剧情讲的是抗战后期国民党专制特性不改,对制造摩擦,对延安进行封锁的地下斗争,表现的是先烈们为着新中国的诞生不惜流血牺牲的事迹。
这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英雄和捐躯的英烈,在敌我实力极端悬殊的环境下,既不可能有着将来取而代之“坐天下”、“升官发财”的奢望,也不可能象当年延安流行的《东方红》中所唱的那样“一人一个女学生”,那么,为何还有那么多英烈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惧色,从容就义、慷慨赴死呢?
其实,这些先烈,根本就不是因为入了共产党,就“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而是因为当时的共产党讲的是民主,讲的是自由,讲的是平等,讲的是解放。无数革命先烈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消灭社会的不平等,消灭封建专制旗帜下,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理想之下,微笑着迎接死亡的!他们是在极端的情况下, 不得不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成就自己的理想;以自己的生命,来铺就中国走向民主自由平等的“共和国”的基石;他们是为这样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
而他们决不会是因为想和国民党抢着“坐天下”,继续维持着这“不民主的制度”而甘愿献身。荣华富贵,往往在他们变节就可以完成。一旦身陷囹圄,如果不变节,就只有死路一条。对于个人来说,他们在这时候本已没有任何指望!
如果不把这个社会背景给弄明白,就很容易一味地以“铁人”或是“天才”示人,这事实上就是承认了“反骨”的存在——只是为了造反,为造反而造反。要么,就很容易陷入“血酬定律”的漩涡——我们牺牲了这么多同志,好不容易把江山给夺过来,当然该轮到我们来“坐天下”了!
这是对革命英烈的误解,也是对革命初衷的背叛。同时,也是对他们为了人类的自由解放,不惜牺牲生命的先烈不朽精神的亵渎!
他们的牺牲,是中国的民主自由之魂!他们是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为着建立真正的“共和国”的牺牲!在国庆的祭坛上,应该永远占着一个神圣的位置。在这个祭坛上,有他们的个人,也应有他们当时的民主自由的理想和国家民族解放的精神在!
人是有着精神的。为什么他们那么向往延安,而当身陷囹圄的时候,还是意志如此地坚定,如此视死如归?
——那就是:
民主自由的延安曾是中国的希望
在一篇题为《黄豆选举和三三制政权》文章中,对当时的延安作了如此描述:
“1938年7月2日,毛泽东就曾告诉到访的世界学联代表团:“边区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地方呢?一句话说完,是一个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毛泽东指出:边区这些政治改革,有一个良苦用心,那就是使陕甘宁边区成为民主政治的模范区,成为民主共和国的标本。
“实际上毛泽东所说的“民主政治的模范区”,不仅限于陕甘宁边区,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是“民主共和国的标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从1937年下半年开始,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就相继进行了普遍的民主选举,并由此产生了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各级人民政府和参议会。
1942年《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这是一本以和农民炕上谈天的口吻写成的法律文告,它亲切且不厌其烦地陈述着选举的意义和投票时要注意的每一细节,相信任何村夫农妇都能听懂,而且爱听。
“例如条例第21条是竞选注意事项,正文后补充了这么一段活泼的解释:
“竞是争的意思,各党派各团体想自己提的候选人当选,都向选民宣布,要求选举他的人。竞选的好处就是摆出许多货色(候选人)叫人民选择,可以提高人民对政治的认识及兴味,可以促起政治的改进,可以将民主更加发扬。怎样竞法?拿什么东西来竞?不是靠枪靠势力,而是靠自己的主张。比如某乡选举乡议会,那里有国民党有共产党,共产党要想自己的人当选,于是共产党的该乡支部,就提出竞选政纲,说我们共产党主张在本乡如何如何,要我党的人当选了,一定能做到。同时向人民介绍我党提的候选人的能力与品质。当然国民党或其他党派、团体,都也提出人和政纲来,都撂在人民面前,叫人民选择。人民是不会受骗的,看得准确的,选出的总不会坏,竞选的人如果失败了,那只怪你的货色不中客意。准备你的货色,下次再来吧!”
“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先后制定颁布了选举条例,除根据自身情况有些具体规定外,基本精神和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一致。
“对选举,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都非常重视,每次都花大力气组织动员,有的地方还专门成立了选举委员会、选举训练班,对选举的技术问题进行培训。为了宣传选举,各个边区都印行了大量的小报和宣传品,仅晋察冀边区就出了各种报刊100余种,象阜平的《大家选》,曲阳的《民选》,定县的《民主洪流》等等。各根据地组织了成千个村剧团、宣传队和歌咏队,他们走村窜街,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选举的重要性,如晋察冀边区的戏剧《选村长》的巡回演出,形象地告诉了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会带来什么好处。
“投票选举是全世界通用的选举方式,但在抗日根据地,这种方式多用在比较上一级的选举中,在乡村,大多数选民文化程度不高,甚至很多人不识字,所以乡村选举在技术上往往会加上一些变通措施。中国人富于智慧,人们想出了许多世界选举史上闻所未闻的投票方式,如票选法、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烧洞法、投纸团法、背箱子和乍胳臂等。。。。。。
你看,这样一个伟大的延安,这样一个民主自由的延安,怎么不会成为人们的向往,怎么不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怎么不会引起一些有理想的人的坚定信念的根源?
在他们认为,只要延安胜利了,那么中国就将回到人民手里,就将成立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权利,人人得解放的新中国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能够理解: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为何能势如破竹
在“解放战争”中,一首歌名为《直到最后一个人》的歌,也反映了这种保卫人民的民主自由的决心,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
神圣的土地、自由,谁人敢侵?
红色政权那个敢蹂躏?啊!
铁拳向着法西斯蒂国民党,
我们是红色的战士,拼!
直到最后一个人!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正是有着民主自由的感召,共产党才打败了当时占着大片国土的国民党独裁统治,正是有着几十万游击队,小米加步枪的一支共产党的军队,顺应了人民的当家作主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才建立了“新中国”!
而在这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中,全国人民成了追求民主自由的共产党坚定的追随者砸烂旧社会的执行者。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土地和权利的农民,仅淮海战役中,就有数十万农民参战,无偿地成为了后方物资供应的生力军,保障了战争的供给。
当共产党军队俘虏了大批国民党俘虏之后,只要听了共产党的民主自由、建立共和国的宣传,纷纷放弃了“发还路费,平安回家”的优厚待遇,参加了解放军。也立即成为了解放军中的一员,拿走枪杆子对准了昨天的同伴,一夜之间成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一员。
在解放军被国民党军俘虏后,只要战事一开就立即哗变,成为敌人后面的一颗炸弹和钉子。因此,就是在著名的横渡长江中,也有国民党部队在战场上突然哗变,成为内应,国民党的防线则立时崩溃。因此,才有了所谓“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战场奇迹。
农民一旦参加了解放军,士兵们收到了“家里分了田,要保卫好胜利果实”的家信,更是奋勇杀敌,以一当十。以致于在打上海时,对方的国民党军,看到解放军死伤遍野,仍然蝗虫般蜂涌而来的架势,都失去继续打下去、继续开枪的勇气。
在这建国58年的今天,我们还是以毛泽东的个人神迹,来违背历史真实和普遍逻辑,这是对千千万万英烈的亵渎!而当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人民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土地、没有财产权的旧中国的迅速被推翻,而代之以崭新的“新中国”的这个历史过程和其间的一切的人和事,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
(2007年10月7日一稿,8日校正)
===============
附:
1、黄豆选举和三三制政权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5300/157/2006/10/xi8194191410180160026403-0.htm
2、离开老家的一天
http://www.gmw.cn/01gmrb/2006-12/01/content_515733.htm
3、历史的承诺
http://xiaoshu.infzm.com/space/index.php/85/action_viewspace_itemid_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