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拥有物质财富的三个反思
关键词: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价值实现 价值取向
有个故事,是两个人之间的对话,一个是拥有一支船队的富翁,一个是懒洋洋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富翁讥笑渔夫的懒惰,渔夫问不懒惰又当如何?富翁说,你可以去钓更多的鱼,拿到集市上去卖,攒够了钱就可以买一艘船,然后继续努力,攒钱换一艘大船;然后继续努力,这样船数量不断增加,这样你就可以拥有一艘船队,那样就可以想什么时候钓渔就什么时候钓——“就像我一样”了!渔夫眼皮微微抬了一下问,先生,那么你看我现在做什么?我是想钓的时候才钓,不想钓的时候就晒太阳睡懒觉。
这让我想起了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故事,说一个国王去市井中请一个乞丐智者出山,而正在那里晒太阳的智者并不为其所动,只是不耐烦地对国王说:快走开,不要挡着我的阳光。
国王与富翁都希望乞丐与渔夫能够用自己的标准去生活,认为只有那样才是真正的成功,才是享受生活,但渔夫与乞丐恰恰认为自己的生活在最惬意,最值得珍惜的。
富翁与国王的成功取决于财富。笔者认为看通过问三个问题来反思他每天的生活状况就可以大致知道他是否拥有物质财富。
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在为谁增加价值,为谁创造利益。
有些人是每天为自己做事讨好他自己,甚至聘用别人来为自己做事;另外一些人是为别人做事讨好别人,甚至聘用别人来共同为别人做事,为别人带来收益或者创造价值;前者是从自己处挣钱,后者是别人付钱。为别人做事而得到报酬是难以期待的,因为那取决于别人;而为自己做事就主动多了,因此就不要奢望别人付钱。
这主题在近日专门撰文进行深入阐述。
第二个问题是你所做的事情是为改善当下还是利在将来?
改善当下则可以预期当下得回报,利在未来则回报只能在未来。但所谓致力于未来的人都会以规划和基础工作的不断积累为主,讲求谋略与布局,信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长远与全局的角度来做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事,不谋万世者不可谋一时。所做的是伟大的事业,更为迫切预期的是得到被尊崇的感觉。
而专注于当下的人都认为很多时候未来不仅遥不可及,而且变故重重。更会注重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更喜欢集中优势打歼灭战,因为歼灭了敌人就可以得到粮草与物资与给养,可以扩充部队,就可以改变与对手之间的实力对比。就可以得到切实的领地。
这就是虚与实之间的关系,已经在10月初的《简单而实在的美》一文中有充分阐述。
第三个问题是你所卖的东西是你自己提供的还是你仅仅是一个过渡,卖别人提供给你的东西。
在前者你是可以控制的,而后者则都难以自己控制。
当今社会,市场细分、产品(服务)细分、流程细分已经成为趋势。除非有天量的资金不求回报的支持,否则,那种庞大的框架结构式的机构很难得到生存的机会。这个问题已经在四月初《关于生蛋的鸡与卖鸡蛋的分析》中有系统阐述。
从这种角度而言,某些人没有收入的人也是正常的,要想改变现状就需要改变思维模式。
当然虽然我们生活在物质社会中,也并非一定要为世俗改变,这也因人而异。假如你关注的是内心的修为,就不要考虑太多物质财富上的东西,以钱钟书、杨降夫妇为楷模,做个都市里的隐士;但假如你是以世俗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么还是趁早放下你自己,去实现别人的价值并得到切实的物质财富吧。
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矛盾没有优劣的问题,而仅仅是自己的价值取向不同。
贾春宝
2007年10月19日星期五
• 芝麻客www.zhimake.com,COO
• 龙马(中国)法务传播网 www.lawmarchina.com,CEO
•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