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小天鹅”欲展翅


联姻GE中国,小天鹅回归主业,胜算几何?
受伤的“小天鹅”欲展翅
文/于清教
 
       10月9日晚,历经股权数次磨难的小天鹅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于9月30日进行表决,同意公司向GE中国转让所持无锡小天鹅通用电器有限公司30%的股权,转让价格为710万美元,并与GE中国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天鹅受伤
       小天鹅,这家显赫的无锡家电企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在命运的多桀中挣扎、飞翔、受伤、囚禁,斯威特、松下、无锡市政府,李石生、王锡林、徐源,……频繁的股权之争和人事更迭,让小天鹅曾经不知如何振翅起飞和飞向何方。
       百度一下“小天鹅”,你很难看到小天鹅的市场营销活动,媒体上声音也渐渐稀少,其公开披露的信息,除了资本,资本,还是资本。曾经美丽、无暇的小天鹅何以如此受伤?难道真的是资本束缚了她活力而丰满的羽翼?小天鹅何时回归顾客与市场的蓝天?
       2003年8月以来,小天鹅的母公司——江苏小天鹅集团一度落入民营企业“斯威特系”的掌控之中;2006年底前,无锡市国资委收回对小天鹅集团的控股权,同时委托无锡国联集团代替国资委行使大股东权益。其后,小天鹅的重组屡次被提上日程,也屡次遭遇“流产”。
       在合资公司盈利能力不断下降的困窘中,松下、小天鹅12年的婚姻也终于在8月14日走到尽头。公司终结了与日本松下公司的合作,并签署了《股权转让合同》,小天鹅股份以及小天鹅持有的松下冷压和松下冷机两企业共20%的股份悉数转让,接手者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这20% 的股权最后作价1.537亿元,遥想12年前小天鹅信誓旦旦投入的1.15亿元,最终却以1.537亿元了结,是盈是亏,耐人寻味。
       小天鹅在10月9日晚的公告中同时预估,与GE中国合作并实施股权交易将对改善公司的业务结构、提高竞争力带来积极的影响。很显然,受伤的小天鹅再也不能等待了。
一股独大
       小天鹅的曲折命运绝非个案,达能与娃哈哈股权之争,乐百氏被购后品牌遭遇雪藏,国家叫停德国轴承巨头舍弗勒收购洛阳轴承和德国钢铁巨头克虏伯并购山东天润曲轴、徐工凯雷资本之战等,这些不同行业之间上演的资本故事一次次证明,资本重组并非解决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遭遇发展瓶颈的惟一途径。
       无锡市国资委果断收回对小天鹅集团的控股权以后,小天鹅回到无锡市国资委的巨大翅膀下,在外界看来曾经是一种荣耀,但如果仅仅害怕企业飞不好、走不远,而单纯依靠政府实施“喂奶”工程或“输血”工程,实际上这对小天鹅是最大的伤害,更违背了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
       我们应该看到,小天鹅的今天问题不是来自产品和市场,而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不规范和战略上的飘摇,来源于大股东的干预,是资本的意志影响了其回归市场的经营路径,动摇了市场和消费者的信心。也导致企业在战略决策功能上弱化,集体决策,集体负责,最终结果是没有人来承担投资、经营与决策风险和责任。
       很多中国企业不是被产品和市场拖跨的,而是资本。一旦资本的意志占据了企业经营决策的上风,控制和弱化了企业家的商业战略思维和市场搏击能力,这个企业也不可能有心思专注产品和市场。
价值回归
        虽然将有GE的710万美元进账,对主营业务遭受重创的小天鹅经营现状来说,要重整旗鼓,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获取持续的现金流仍需要时间。
        但GE中国的进入如真正能使公司在结构治理、主营业务梳理、完善渠道网络、品牌塑造或核心技术上得到有效的改善与创新注入,那么小天鹅凭借其广泛的品牌基础和市场号召力,重新展翅飞翔就不是梦。
       小天鹅的主业是洗衣机,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与海尔等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全球洗衣机的产能只有30%-40%集中在中国,与其它家电行业产品相比还远远不够,洗衣机制造产能未来向中国转移是大势所趋。这也就意味着,包括小天鹅等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毕竟,海外合作伙伴更愿意选择规模较大、产品质量基础较好的中国企业来合作,更何况小天鹅与GE、西门子等尚有着海外市场的合作基础。
        毫无疑问,小天鹅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到了必须拯救自我、主导命运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要下力气从经营团队上寻找最有效的突破口,不换脑筋就换人,否则再多的GE们也不能彻底解决小天鹅的所有问题。
 
    来源:中外管理杂志200711   责任编辑:田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