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屁股切莫坐歪了


  现如今,在文艺界有种奇怪的现象,有些文艺工作者把自己的屁股坐歪了,以至于陷入了迷惑阵,找不到东西南北,甚至在圈里相互吹捧,在圈外则自我标榜,欺骗受众的百姓。这些艺术者并非真正的艺术家,至多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把艺术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的艺术投机者,这些人忙着为自己加冠树碑,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却脑后。练了几个字、学了点作画的技法、有了一首传唱的歌了,就自我加冠为著名“某某家”、还嫌不响亮则自加冠为著名“某某大家”,尔后则利用传媒自吹自擂,此种现象已成为艺术界一种不正之风,有越刮越烈的势头。

  当艺术品被人们当成商品炒作的时候,也自然就有假冒伪劣产品,开始呈现出许多虚伪的面孔。可偏偏艺术这种产品没有个国际标准可参考,难以找出真凭实据要求退货,这就是艺术这种商品的特殊性,也正因为这种特殊性,才让艺术家的帽子到处戴,艺术精品的桂冠四处有,是真是假,是否货真价实,谁也说不清楚,也许上当的只有是消费者。

  艺术本来源于生活,其真正的价值在于为大众所接受。而艺术家的桂冠也是在生活中人们接受后逐渐被加冠。画家、书法家、歌唱家等艺术家的桂冠不是靠后天的修炼学习即可得到,而需要有艺术天赋者通过努力追求,在追求中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方能达到。艺术品也只能是随着艺术家的作品逐渐被社会所接受、认可,其作品的商品价值才会得以体现,这是艺术行为的规律。可眼下,随着艺术品成为商品,市场看好,某些自冠以“艺术家”者,在艺术领域仅仅学会走路,便极力为自己加冠、为自己做广告、找鼓手大肆吹捧,更有甚者一些有一定权力者也恬不知耻地混上个“某某书画院院长”、“某某艺术学院教授”,考个头衔便练了几个字,吹出点知名度后卖作品发财。有的艺术者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艺术追求目标,使艺术自然地流向俗媚平庸。这些风气,到头来也许是害卖主、害艺术,也害自己,靠自己加的桂冠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品的自然贬值,变成了垃圾。自我加冠戴帽者不仅会毁坏了艺术,也会毁坏了自己的人格。

  从字画看,名人字画与字画名人是有别的。名人字画是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各界人物的字画,也许是名书画家的作品,或许是经济学家、科学家的习作等等,这些作品名在前,作品质量在后,有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它的艺术价值;而字画名人作品,是指在书画界的知名书画家的作品,作品质量在前,名在后,所以艺术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升值。

  从此意义上看,我们许多艺术追求者却在商品利益的冲击下冲昏了头脑,将自己的屁股坐歪了,忘记了艺术只有植根于大众的土壤中,为大众服务才会修炼为真正的艺术家,其艺术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和体现。

  65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任何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受众永远是人民大众,只有为人民大众创作出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才会成为传世佳作,才能诞生真正的艺术家。这不仅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职责,也是你成为艺术家的前提和过程。人民大众永远是广大艺术工作者生存之源。反之,如果,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己高高挂起、想着发财梦,一扪心思热炒作,即便有了市场,也是故作大器之作和艺术的怪胎,即便蒙骗一时,也会是昙花一现,付之东流水。

  艺术品因为缺少使用价值的属性,所以不是一种精神食粮,也就是一种“文化垃圾”。如果仅仅靠知名度,在市场中以伪乱精,以假乱真,骗了今日,骗不了明日,骗了现代,骗不了历史,到头来只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真正的艺术品,会丰富滋润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更诗意地栖居,也会让人民大众的生活更精致,让人民大众的境界更高远。

  期盼我们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伴着北京奥运的东风,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创作多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群众真情实感、深受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讴歌时代主旋律,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鼓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让我们摆开艺术的盛宴,企盼艺术家捧出真正的精神食粮吧!(艾君/文2007年5月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