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上涨和农民工欠薪之间的关系(1月24日)


政策与房地产价格上涨和农民工欠薪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农民工讨薪 房地产价格 土地增值税收清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以及房地产的价格已经持续多年快速成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成了寒士们难以实现的梦想,随后,关于土地开发与转让、关于房子面积、关于小面积户型所占比重,关于农民工的最低劳务费,关于土地增值税的清偿,土地供应的充足信息,对经济适用房的鼓励等等,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地出台,但房地产的价格依然如同脱缰的野马般疯狂。

又到了春节前夕,自古对同一类事情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喜气洋洋,有人惴惴不安,前者将此作为阂家团员弹冠相庆的时机,而后者只有把那当成年关了。

年底了,被欠的与拖欠别人的都活在身心疲惫之中,因为拖欠别人的人也被别人所拖欠,每个人都是拖欠与被拖欠中的一个环节,然后带着遗憾继续新一年的交往。

农民工欠薪的话题重新又提出来,开始是某农民工以给老板送贺年卡的方式讨薪,然后是某农民工提供了合法讨薪的程序,印发了1.3万册,并被民工视为新年的礼物。但依然有多数的农民工被拖欠的薪金难以讨要回来。

农民工依靠劳动而得到合法收入本来是正常的,但法律程序时间与金钱成本太过于高昂,农民工用不起;其次,即使从法律与社会道义上得到声援,所欠的薪金要真正要回来,也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由此,欠薪的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建筑类的企业成为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

其实,除非公务员、政府鼓励的行业以及某些优秀企业,谁又没有遭遇过欠薪的痛苦?!

 

对企业而言,拖欠员工的薪金在大部分时间内也是企业无奈之举,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政策的封杀与调控,使得地价高涨,建材成本提高,房子本就卖不出去,即使卖也要遭受政府的价格限定,有钱的不让买,没有钱的买不起;房地产企业自顾都不暇,更不要说应该支付给乙方的施工费用了,即使支付给乙方,到每个农民工手里又不知道要经过多少个中间环节。不管开发商的房子是否卖出去了,都要被政府征收各种名目的税收。高昂的成本,没有销售回笼资金,企业能存活吗?房地产价格越禁越涨,越涨就越鲜有人可以买得起,因而就更推升价格;每个实际想买房子的都被开发商当成冤大头,但还是无奈地要去买,至少媒体是以如此的舆论倾向而引导买房人的。

媒体大肆宣扬房地产行业的价格泡沫,不同程度地开发商与购房人之间加大彼此的对立与敌视;而没有人买的房子肯定是会坐地抬高价格的,即使是有价无市,而由于惜售的心理,持续地无市就会导致开发商对价格不降反而持续提高价格,投资者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投资决策越来越谨慎,只有那些实际用于居住的工薪阶层的人无奈地在高价位买房子。这个逻辑推导下去,最终买单的是朴实的消费者。

成本的压力、资金的压力、市场的压力、媒体的压力、服务的压力,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面临的压力重重,自身尚且难保,怎么可能为农民工支付薪金呢?当众多开发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要面临破产倒闭的结果,就更加难以支付所拖欠的农民工的工资了。而基于各方面的压力,可以想像下一步就会是房地产企业或者从行业中出逃进入其他政策支持的产业,或者进入重组与并购等资本市场,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会带来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扬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不管是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发生并购与重组还是干脆退出这个市场。而并购与重组引来的资本与股市的价格提高又要求开发商裁员与精简机构,但假如开发商并没有在自身的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依然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基本的需求与对社会舆论所传播的成功标准的导致,人总是要有从租房子到买房子,从小房子到大房子,从一处房子到多处房子的追求;而只要交易就会期望有等值回报,只要投资就期望有增值,虽然经济总体趋向是乐观的,但还是有大部分人是买不起房子的,或者是在追求更大更多的房子的路上。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房价的提高与农民工的欠薪问题所导致的因素中,也有来自政府与政策的因素。政府、媒体以及作为弱势群体的普通百姓都视开发商为吸血鬼,而采取围攻之势,但无疑,开发商是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假如房地产开发商是在创造价值,那么对开发商的各方面压力就显得有些不公平了。所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开发商也是有很多难言之隐的,大家总是认为房地产价格的高涨是开发商暴利所至,没有考虑到企业生存与社会和谐问题,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判断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可只看主观意愿,更需要看客观效果。无可否认的是,对房地产全行业的打压政策,在让部分开发商难以为继,甚至难逃破产变卖的结局,恐怕就会让更多无辜的农民工难以讨要薪金,同时会推动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正在成为推动价格上涨与农民工利益难以保障的推动力。

也许政策的制订者并没有想到成为价格的推动者,但客观地讲,那正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农民工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的根本原因。

警惕——不要让政策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动力。

 

贾春宝

2007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