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的区域纵深和战术纵深


     

    (二)房地产行业的区域纵深和战术纵深

    行兵打仗讲究战略纵深,商业战争也同样如此。那么,房地产行业的战略纵深怎么看呢?

    最近的新闻报道了顺驰资金链的断裂,想起了第一波地产浪潮中摔跟头的同姓邓智仁先生,兵败的惨状历历在目。他们究竟都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呢?

    个人认为,他们都在行业的纵深上犯了兵家大忌。

    行业的纵深是针对行业发展的特点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的谋略和布局。房地产行业的纵深是房地产开发商针对单一、多个或者是成片区域内的建筑开发方式,产业运作思想甚至是跳出房地产领域对宏观经济的谋略和布局。那么,在具体行动上会有区域纵深和战术纵深甚至是战略纵深的问题。

    大家经常听到的房地产新闻的词汇里,有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各地的万科四季花园等,这些都属于区域纵深。不同地区的经济气候是不同的,作为区域经济内的房地产行业景气程度也必然是不同的,针对地区间的经济环境进行排兵布阵是属于区域纵深的问题。

    房地产行业的战术纵深应以建筑物开发为龙头,结合房地产金融、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甚至以物业管理为触角,试探建筑群内的业主们的各种物质需求从而思索能接触到的围绕房地产的各行各业。这样,房地产行业的战术纵深几乎可以囊括整个区域经济,形成以房地产开发为先锋的地区经济拖拉斯。

    举例来讲:顺驰以天津为大本营,同步进军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这就是展开区域纵深;邓智仁先生的利达行以香港为大本营,同步架设广州、北京、东京、新加坡的各地利达行,也是展开区域纵深。在房地产领域内的战术纵深上,顺驰和利达行一样都犯了贪功冒进的错误,在房地产行业鼎盛的时候感觉良好决策错误,都以为自己的力量无比强大,盲目展开战术纵深(投巨资搞开发)他们都是在战术纵深上摔了跟头。

    翻开历史的书本,我们不难看到惊人的类似。相信邓智仁先生和孙宏斌先生都知道拿破仑千里行军败在了莫斯科,也知道希特勒攻英国失利开辟第二战线同样完蛋于斯大林格勒,就拿中国近20年的商业历史来看,史玉柱巨人的倒下也充分的诠释着很多理由。

    任何团队都不会失败于外部环境,失败的关键点在于团队的决策系统自身,也就是团队的决策系统如何看待和分配纵深的问题。对于包括开发商的所有商战主角而言,强大的战术预备队和战术纵深是一线进攻的保证,而不是好大喜功的区域纵深。当区域政策条件改变时,能否全身而退也取决于战术纵深。表弟所在的房地产公司能在乌云压顶的政策调控面前择菜炒菜全民研究厨艺,在这政策的寒冬里,我不能不佩服这位决策者的老道。他们没有盲目的展开区域纵深,据说在炒菜之余正关心着国家矿山的建设,他们的战术纵深正在挽救着他们的生命而且时刻保持着出击状态。

    扯了一篇闲淡,那么,笔者所认为的房地产行业的区域纵深和战术纵深该怎么配置呢?

    个人观点:房地产开发商应该和其他行业的商人一样,先关心战术纵深,再关心区域纵深,就是生产型企业所常说的先抓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再走出去开天辟地。

    如果我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决策者,在掌握着雄厚资金的同时尤其要谨慎,对不同行业的收益率一定要敏感,在房地产全领域内甚至是各行各业的领域内做广泛的市场调查和决策分析。首先把自己可以掌控的资源人财物摆出个战术纵深出来,哪些项目收益比较固定,哪些项目需求弹性明显,哪些资金固定于后备,哪些人负责哪些事情;首先来解决细节问题,当自己有把握而且分析可行了,而且资金调用上假设承受一次巨大的意外自己的战术预备队都能应付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区域纵深开拓新的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