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需要一场“平型关战役”
今天是2006年7月29日,价值中国开门26个月零11天的日子。
我准备了668元人民币,希望能有幸成为价值中国的第一笔进帐。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就像大雨不会凭空落地一样,无论百度还是腾讯,看着那真金白银哗哗哗从天而降,不用说,定是什么有用的东西曾经从地面跑到了天上。
现在,价值中国这只大盆,被数千双手捧着,其中不少人举头望着蓝天。其实不必望天,关键在于这只盆能不能变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那么,这是一只能变出什么东西的盆呢?
“我在价值中国网的追求”似乎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把答案告诉我们。我看啊看,直看得字迹模糊,渐行渐远,最后只剩16个字浮现在眼前:“专业·共享,创新·经营,卓而不群,锲而不舍”。
于是,林永青先生在我眼前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专业·共享”——他的网络观(专业思考中国经济,大家共享价值中国);
“创新·经营”——他的知识经济观(创新+经营=核心竞争力);
“卓而不群”——他的市场机会观(绝不追求短期收益,不搞“大众化”);
“锲而不舍”——他的英雄观(百折不挠,大器晚成)。
不知该用什么语言评价林永青先生。请允许我借用“智取威虎山”中少剑波对杨子荣的一声由衷赞叹——“老林(杨),英雄啊!”
相形之下,我们的想法显得那么的单薄,那么的稚嫩——
比如,叶行昆先生的“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比如,朱骏骥先生的“将价值中国社区打造成专业的咨询服务平台,即‘问吧’”,咨询费“标价10元”(而且是虚拟货币),这样“容易被双方轻易接受”。
比如,郑建仁先生的“如果只是发表文章的平台,那么最多只是充当一个‘资源库’的作用,这恐怕不是价值中国的初衷”。
我赞赏林永青先生的眼光、胸怀和志向。价值中国成功的理由已经有了,但似乎还不够。因为我觉得朱骏骥先生的建议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难道北京协和医院就不治头疼脑热什么的?再说了,价值中国现在埋头筑巢,即便将来有一天,美凤大鹏落脚其上,但如果“只是充当一个‘资源库’的作用”,也确会让人跌破眼镜。
端坐电脑前,我不由地又困惑了起来。许久,许久,终于整明白了——
这就好比,林永青先生志在打造一支天下无敌的军队,但如果只让它维持治安或天安门阅兵,同样都不会是“价值中国的初衷”。
思前想后,我认为,价值中国眼下需要一场“平型关战役”。
啊!伟大的平型关战役。战役目标:日军最精锐的坂垣师团。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反侵略战争中,第一场战役完胜、歼强敌千人以上的歼灭战。
中国军队整体实力不如日军,但八路军乃中国军队之精华,无论战斗意志、战斗作风、技战术水平,乃至指挥官的运筹能力,堪称一流,不输日军。
但请回想一下当时国人的印象:共产党,一个差点命丧虎口的弱党;八路军,一支兵力不足国军1%的弱旅。
平型关一役,让中国人的眼睛为之一亮,打出了共产党的影响,打出了八路军的威名,于是才有那么多精英奔向延安,那么多农民别上“八路”臂章。
再请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平型关战役吧。
那么,中国经济的平型关在哪里?
建议首选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不是平型关,胜似平型关。理由有四:
1.此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教改与医改、房改并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新三座大山”。教改垢病,大学高收费和助学贷款难首当其冲:
(1)高学费让许多不能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中低收入家庭重返贫困;
(2)助学贷款问题一旦解决,全国大学学费即可普降10%。据调查,目前有44%的贫困生贷不到款,贷到款的也难足额。于是,一方面,助学贷款不到位,另一方面,规定所有高校必须从学费中拿出10%资助贫困生。此规定很有点“劫富济贫”的味道。尤其考虑中低收入家庭并不富有,因此,若所有贫困生都能得到足额贷款,则“劫富济贫”可以休矣;
(3)由高学费及贷款难引发的近忧远虑,令居民将钱口袋捂得更紧,致使国家通过扩招拉动内需的政策收到反效应。如今全国储蓄存款余额已超14万亿。
2.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较多设计缺陷:
(1)赢利性商业银行实际承揽的是政策性贷款业务(违约率高却非贷不可);
(2)非赢利性高校需承担商业性贷款呆坏帐赔付责任;
(3)属小额个人信用贷款,但无个人信用记录,缺少足够的社会制约机制。
3.政府尚无此问题解决之良策。以目前所知,只是更多地要求银行和地方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重视此问题,同时辅以限制不合作者招生数量等行政手段。
4.与医疗、住房相比,此问题的解决难度最小。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价值中国有什么优势呢?
今天的价值中国,已是一支拥有300多名博士、3000多名硕士,颇具规模和实力的队伍。队伍中,另有数千笔者这类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有些许实践心得的武士,所学专业,不限经济(价值中国并无“非经济专业人士不得思考中国经济”之规定)。这不是坏事,相反,这正是正规科研院所不具备的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相信,只要组织到位,策划到家,价值中国便是一个没有围墙、所向披靡的中国社会科学二院。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因此,选择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打一场中国经济的平型关战役,我认为是合适的。
当然,打与不打,以及是否选择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作为中国经济的平型关,得由价值中国决定。关于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我有一个思路,特在此抛砖引玉。
我认为,如能证明以下四个命题,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可望解决。
命题1.对于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要求,在无抵押、无担保,无个人信用记录,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诚信意识普遍缺失,个人征信体系作用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是不可能予以充分满足的(行政施压无效)。
对此命题,我已尝试给出证明,请见拙文“国家助学贷款:举步维艰,原因何在”。欢迎指教、讨论。
命题2.动员社会强势群体为国家助学贷款提供担保是符合现时中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社会强势群体”指:(1)事业有成或有稳定收入的自然人;(2)对人才有经常性需求的企事业法人。
命题3.为提高还贷能力,弱势的贫困大学生(其农村贫困生)需要得到社会强势群体的帮扶。
帮扶关系的建立方式:通过为助学贷款提供担保,强势群体与贫困生建立“1+1”担保关系。
命题4.欲大规模动员社会强势群体为国家助学贷款提供担保,必须建立以高尚目的为诉求,以高收益为回报的公益私利合一的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
就是说,首先要求自然人和企业法人将保金投入基金;贫困生通过担保确认后,从银行获得质押贷款;其次要求基金有足够好的业绩,让担保人的担保、帮扶善举有较高的利益回报(至少应做到担保金本金不亏或少亏)。
知其然者往往未必知其所以然。我是理论思维爱好者,曾受过正规的基础训练,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我承认,我缺乏相关专业的理论造诣与实务,尤其基金问题等。
“条条道路通罗马”。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遭遇障碍,我给出了一条自认为可行的通路,但需要慎密的思辨、证明。所谓“知难行易”(孙中山语),价值中国的“为中国经济思考”便是价值之所在。
我希望:
1.“将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作为中国经济的平型关战役”建议被采纳;
2.价值中国的平型关战役打响;
3.战役完胜;
若以上希望得以实现,我还希望价值中国从所有有关论文中评选出最佳三篇,字数4千以内为宜。无论这三篇论文是否入选电子期刊,每千字另奖50元。本文开头提到的668元,就这么用去600元吧。价值中国没有给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但不管这笔钱被怎么看,我不希望它被当成咨询费,因为此战役胜负与我并无直接利害关系。可以说,我之所以愿出这笔钱,基本是“理论思维爱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希望价值中国采纳我的建议”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更何况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个项目的咨询费应由教育部出,由银行和地方高校出,由地方高校的贫困生和中国的地方政府出。
也就是说,我衷心希望并祝愿,这场中国经济的平型关战役若能完胜,价值中国不仅将笑纳八方课题、项目及经费、咨询费,还将躬迎四海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