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联储的失败而告终的一场豪赌
【提要:美联储是当今世界的资本的牧羊犬,它是一条老狗,老练而阴险,它不动声色,支持美国的先锋资本在全世界各国寻找投机的机会。你今天看它,美联储已经学得很聪明了。可是,它并不是天生如此,曾几何时,在市场上,它也交过巨额的学费。】
我们知道,在1944年的,美元取得了霸权地位。到1945年,美国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当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350亿美元。黄金储备达到200亿美元,几乎占世界总储备的2/3,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1/3。但是,随后,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逐步增加,导致其黄金储备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此后,逐年减少。
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难题”——体系本身发生了动摇,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至1971年8月,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黄金储备只相当于积欠外债的1/5。
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
在美元地位的演变过程中,有一件大事值得一提。
从50年代开始,美联储就开始大规模增发纸币的行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世界的注意,直到约翰逊总统开始提升越南战争规模时,大家才感觉到世界上流通的美元犹如洪水泛滥一般,其直接的表征就是美国的财政赤字大增,而美联储增发钞票的法律依据就是黄金储备和国债总量。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开始警觉起来,大家开始担心手中的美元购买力会不断稀释,由法国挑头,各国中央银行纷纷要求美国履行35美元兑换
美国的黄金开始大量流向其他国家,其实真正的金融家们都明白,黄金才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从黄金与美元的关系来看,美联储滥发货币已经导致美元大幅度贬值,1959年,美联储一共拥有17335吨黄金,M3货币流通量为2888亿美元,
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的黄金资产迅速损失掉,约翰逊总统终于沉不住气了,他想做点什么了。
在约翰逊总统身边有一群金融资本家作为他的高参,他们反复向总统灌输一个主意,那就是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这样一点一点被其他国家吸干黄金储备,不如孤注一掷搏一把,拿出全部黄金家当,把伦敦金属交易市场给淹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黄金对美元升值的问题,重拾世界对美元的信心。这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的操纵行为。
急功近利的约翰逊总统接受了这个近乎疯狂的建议,美联储的那些超级赌棍居然把全部黄金储备都悉数押上,上万吨的金砖被装船运往英格兰银行和纽约美联储银行,准备给看好黄金的全世界投机者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计划顺利,英格兰银行和纽约美联储银行联手抛售黄金,造成黄金突然超量供应,将金价打到35美元以下,投机者势必陷入全面恐慌,并最终击穿他们的止损线,造成更大规模的抛售黄金。待彻底打垮黄金买家的人气之后,再以低价逐渐买回黄金,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黄金还回金库,这实在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在1968年年初的几个星期之内,该计划付诸执行。让约翰逊总统和所有人极度惊骇的是,市场全部吸收了黄金的卖盘。
这个结果带有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结果,美联储总共损失9300吨黄金(折合3.28亿盎司)。酷爱权力却输得一塌糊涂的约翰逊总统不久即宣布不再竞选总统连任。
“美金”从此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越南战争的巨额开支使美联储加速印刷货币并发行到海外去支付各种费用,仅在1971年头六个月,就有高达220亿美元的资产逃离美国。到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