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调整“后罢免”策略
文/ 汤耀国
就泛蓝方面而言,据台媒报道,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表示下一步将调整战略,回到“温和、理性在野党的轨道”,至于倒阁案,则“有准备,但倾向不提出”。
分析人士认为,马英九的“倒扁”策略再次变招,是欲“退出蓝绿战场”,使陈水扁家庭从蓝绿对决掩护下现出原形。另据台媒报道,这一思路是马英九在与七位“立委”的私人聚会中明确的。
回归中间温和路线
“罢免案”结果出来后的当日中午,马英九中午在党中央召开记者会,公开其下一步策略,与此前的激昂态势相较,有相当大的变动。
马英九今天表示,目前不会再上街头,会办理小型座谈会,“找回台湾核心价值”。他认为,靠大型活动不一定有效,小型活动和社区居民交换意见,效果反而更好。
此外,马英九还表示,全民倒扁连署也会持续推动,连署人数至27日中午已达170万,国民党有信心在一周内冲破220万目标,虽可达到“全民公投”门槛,但马英九澄清,基于宪政保障,“罢免案”仍无法越过“立法院”直接进入全民公投复决。
在近期的“倒扁”活动开展之初,马英九本不赞同急于推出成功效率极小的“罢免案”,而相对倾向于“倒阁案”,但后来因泛蓝内部的巨大压力,为保“泛蓝共主”的地位,不得不冲上了“罢免”造势活动的一线。
接下来,根据马英九及其他泛蓝人士的多次表态,主流舆论的一致判断是,“罢免案”一旦失败,泛蓝就将逐步推动“倒阁案”。
但在这一天的记者会上,马英九对于“倒阁案”亦宣示了与此前颇为不同的态度。尽管表示“不排除”倒阁为选项,但同时表明要在确保国会改选相关法案完成修订后再提案。
“罢免案”过不了关早在预料之中,马英九此番表态自然也是有准备而来。据台媒报道,
私人聚会明确思路
关于马英九调整“后罢免”阶段策略的原因,台媒指出,关键是“一场与七位立委的私人聚会”。
据台媒透露,马英九于
此前的形势是,随着民进党“保扁”格局的明朗,“罢免案”日益陷入僵局,岛内舆论开始出现“罢免启动、阿扁过关”的看法,马英九陷入被动,并遭批评“被宋楚瑜拉着走”。国民党内也有“立委”、幕僚建议他应采取大动作,甚至率群众走上街头。
民进党全力“挺扁”后,欲将一场直指陈水扁家庭弊案的斗争转化了传统的蓝绿对抗与族群纷争,在这一变化的政治情势下,马英九和国民党对是否要续推动“倒阁案”不得不重新思考。据称,当时马“颇为苦恼,心情也时有起伏”,开始思考如果后续再采大动作,对政局是否有所帮助?
于是,继先前征询许多友人意见、仔细研究国外案例、阅读报刊评论和民意论坛投书后,马英九在
隔天的国民党中常会上,身兼中常委的“立委”徐中雄也公开发言,要求党内“不要消耗马英九”,应该让马英九走回中道理性路线,重回超越蓝绿格局。
另外,也有许多企业界人士、中产阶级向马英九反应,不希望再看到蓝绿对立,让台湾社会空转;更不希望因为蓝绿混战,让陈水扁与其一家弊案“蒙混过关”。
其实,“倒阁案”的政治复杂性与巨大变数也令马英九投鼠忌器。即使倒阁成功,陈水扁也根本无须因“行政院子”被倒而下台。他可选择解散“立法院”或重新委任另一位“行政院院长”,无论作何选择,势必都会为台湾混沌的政局带来新一轮的变数,到时他肯定更有条件纠缠下去。
据报道,部分核心幕僚向马英九指出,如果“倒阁”成功,陈水扁释出组阁权当诱饵,国民党将陷入民进党“政争、夺权”的攻击逻辑里;加上倒扁不等于倒苏,倒苏可能产生更严重的蓝绿对决。
在这种预计中,马英九难有得利之处,倒可能因党内反弹而起分崩离析之危,“泛蓝共主”地位亦可能再度出现动摇。
国民党高层向台媒指出,国民党的战略主轴已转换,未来倾向不提出倒阁,“2008年前将坚守忠诚反对党的岗位”。
不过,在马英九和国民党发生转变的同时,宋楚瑜和亲民党的“倒阁”态度仍然坚决,如何保持泛蓝团结,将是马英九接下来的又一艰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