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第一,战略第二


在百度上搜索“战略”、“执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网页数量相当,都达到2千多万条,作为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战略与执行如同企业发展的两翼,只有有效整合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但笔者认为,执行第一,战略第二。因为执行力是竞争力最终体现,执行是管理是否有效和成功的关键,执行的快慢与好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心。随着环境的变化,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但执行力不强基本是急需解决的。对于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将好的思路落实于具体执行时间表上,导致好的思路和策略形成空谈;二是安排工作不到位,执行任务拖拖拉拉、没有紧迫感;三是执行过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执行力低下是企业管理中最大的黑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成败关键在执行。而企业执行力差,将会直接导致在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干部、员工的斗志,破坏了工作氛围,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利益。长此以往,它将会断送企业的事业。

一、执行力

缺乏执行力,战略变形;缺乏执行力,制度纸上谈兵;缺乏执行力,计划打折或偏向;缺乏执行力,企业丧失机会;缺乏执行力,组织失去生命力。对于执行力,有人认为是竞争力最终体现;成败关键在“执行”,执行关键在团队;IBM总裁鲁·郭士纳 :一个成功的企业和管理者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业务核心、卓越的执行力及优秀的领导能力;比尔·盖茨 :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执行力=管理技能+领导艺术;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好的执行:全心全意、立即行动;柳传志:执行关键是找对人;杰克韦尔奇:废除官僚;戴尔:员工一丝不苟;张瑞敏:什么叫作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通过培训改变观念;通过执行做到位。

在企业中,执行力不强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多方面:一是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管理者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导致即使有好的制度、规定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二是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三是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执行的过程过于烦琐、不合理。比如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4.执行的过程过于烦琐、不合理。有研究显示,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四是在作业的过程中缺少良好的方法。通常我们遇到的公司在作业的时候会组建一个项目小组,然后把工作进行分解汇总;五是工作中缺少科学的监督考核机制。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没人监督,二是监督的方法不对;六是培训中的浪费。很多企业都重视员工的培训,从管理到技术,从技能到心态等等,无所不包;七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凝聚力,或者说企业文化没能有效地取得大家的认同。 企业是一个执行的团队。企业的团队水平主要体现团队的竞争力,这个团队的执行力分解到个人就是执行。什么叫好的执行呢?简而言之,全心全意、立即行动。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团队就不可能有好的执行力,就不是好的团队。每一个员工的执行力,决定着企业的团队是否是一个好的团队、是否是一个实践目标有效的团队。做一件事有好的决策未必有好的结果,如果执行得不好,这个结果可能就是错的。执行的根本目的是企业的发展,一切对企业不利的事情都不应该被执行。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来说,决不是领导说一句话,你就做一件事,领导布置一个任务,你去完成一个任务。执行不是为领导而做,而是为企业而做。员工的工作是贯彻好企业的经营方针,而不是哪个领导的一句话。如果非常坚定执行的是哪个领导的一句话,而不顾企业的根本利益、企业的发展和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这种执行得不到遏制的话,最终受损的是企业利益。 如对于中层管理,一方面要服从和执行,将领导交给的任务做好,另一方面要主动积极,不断创新,将领导没想到的要想到,办好。因而对于企业的员工,不仅要灌输思想,而且要贯彻行为。

组织的执行力与4个有效运作的DNA密切相关——结构、权力、信息、激励。持久、良性的执行力是通过这几个深层次因素的协调去实现的。同时,执行力的强弱,沟通是根本。大企业也许应该重视上行和下行的沟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战略/运作风险的管理上,在确定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强调执行效率也许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成长。

二、战略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确保实现企业使命的前提下,在充分地分析各种环境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企业拟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并据此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从而使企业获得某种竞争优势的一种长远性发展谋划。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最终演变为无数的细节和策略,无论是蓝海战略、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还是目标聚集战略,都同样需要执行,没有执行的战略将会扭曲,将会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只有建立在执行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才能使企业不断地健康成长。

三、执行型领导者要做的7件事

  负责执行的领导者应该做些什么?如何避免成为一名微观管理者,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日常管理的细节之中?《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列出了领导者的7条基本行为,每一条后面的要点,是根据企业分析的总结.

  1.了解你的企业和员工

  领导者必须学会全心全力地体验自己的企业。必须亲自参与企业运营当中,绝不能采取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

  深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和员工心理,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权威性。

  问一些尖锐的问题——高素质的下属喜欢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会使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深入实际可以和员工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和员工建立起真正诚实的对话关系,这会培养员工们的使命感和忠诚度。

  与下属建立私人关系。领导者的个人参与、理解和承诺是克服经理人消极(有时候甚至是积极)抵触情绪的必要条件。

  2.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实事求是是执行文化的核心,因为员工和经理大都尽量避免或掩盖事实。

  领导者自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同时确保组织中在进行任何谈话的时候,都把实事求是作为基准。

  坚持实事求是意味着你必须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公司,尤其是与其他公司比较的时候。我们目前的状况怎样?其他公司是否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是真正实事求是的态度。

  3.确立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

  领导者更为关注一些每个人都能把握清晰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三四个目标上是最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组织中的人也需要一些明确的目标,这是组织正常运行的关键。

  领导者必须为自己的组织设定一些顺序清晰而又比较现实的目标,这将对公司的整体绩效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明确目标顺序,需要彻底改变自己以往的视角。

  明确清晰的目标之后,下一步是简化。能够简洁地阐述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和建议,让每个人都能很好的理解、评估和执行,最终达成组织内部的共识。

  4.跟进

  如果得不到严肃对待,清晰而简洁的目标并没有太大意义。很多公司都是由于没有及时跟进而白白浪费了很多很好的机会,这也是执行不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5.对执行者进行奖励

  如果你希望员工能够完成具体的任务,你就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奖励。

  不具备执行型文化的公司根本没有任何措施来衡量、奖励和提拔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

  领导者要做到奖罚分明并把这一精神传达到整个公司当中,否则人们就没有动力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6.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领导者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知识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领导者,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组织中个人和集体的能力。

  对其进行指导是提高其能力的有效手段,领导者要把每一次和下属的会面看成是一次对其指导的好机会。

  仔细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然后向他提供具体而有用的反馈,这是最有效的指导方式。

  掌握提问的艺术,通过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迫使人们对问题更为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在于他们的行为。

  7.了解你自己

  要想获得真实信息,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情感强度,亦即无论喜欢与否,都要面对现实。无法容忍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就不可能建立起执行型文化。

  情感强度来自于自我发现和超越。一个长期的领导者一般都有自己的伦理标准,这是使其拥有足够力量完成任务的源泉所在。

对表现不佳者姑息纵容几乎是所有公司的通病,这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领导者缺乏情感强度的结果。

总之,执行与战略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有效的执行促使战略的开展,另一方面,合理的战略使得企业的执行更加高效和科学。执行第一,战略第二。

作者简介:王唤明,上海洞井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安徽山鹰企业管理咨询公司CEO

联系电话:013956338439

联系地址:安徽蚌埠市学府路1号安徽财经大学商务学院(23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