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机构重组壮大上市公司是大势所趋


 中资机构重组壮大上市公司是大势所趋 

  

  正筹备在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未来上市资产将包括已经上市的中银香港(2388);中海发展(1138)日前也正式宣布放弃分拆干散货业务上市的计划,显示中资机构上市正朝壮大企业规模的方向发展。

  香港证券业界认为,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将成为主流,未来中资机构把上市公司重组壮大将是大势所趋。

资产分离后遗症多

  花旗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与恒生投资合办的研讨会上表示,当年鞍钢挑选中间的优质生产环节上市,令投资者无从看清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亦非完整的市场化行为。可是,国有企业经过多年市场洗礼,也进行了“瘦身”,跟早期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国企整体上市,也不再是一下子“上几十万人”的企业。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本来是最早的模式,第一批上市的H股企业,包括上海石化(338)只把社会功能部分分离,包括动物园和大学等。然而,其后上市的国有企业逐步采取分离优质资产的形式上市,令企业的经营支离破碎,最典型的例子是鞍钢新轧钢(347),结果关联交易庞大且频繁,最终鞍钢还是选择收购母公司资产实行整体上市。

  证券业界人士指出,未来上市的国有企业,许多都会采取整体上市的模式,包括南方汽车、广州汽车等。

  市场的关注点在于这种模式对现有上市公司的影响,例如广州汽车集团上市对骏威汽车(203)有何影响。

  利吸引机构投资者

  目前国际市场机构投资者一般难以投资较小型的企业,中国企业若整体上市,由于资产规模较大,相信更易吸引市场目光,与国际同业也更易作出比较。

  薛澜说,例如中石化(386)可以与国际石油化工企业对比,但投资者不会将规模较小的上海石化与国际同业作比较。法国巴黎百富勤董事副总经理及总经济师陈兴动在同一论坛上指出,国有企业恢复采用整体上市模式,反映中国政府观念上的改变,过去中国选择优质资产先上市,采取“靓女先嫁”的策略,但却无法解决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的问题,中国企业重新采用整体上市,不失为一个明智选择。

近期上市的国有企业均采取整体上市的模式,包括东风汽车(489)、中远控股(1919)、湖南有色(2626)和中国建材(3323)。而对与A股市场的央企所参与资产置换的G宝恒(000031)等个股,更值得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