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说公款消费,且看机关浪费


 人所共知,公款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顽症,屡禁不止,屡治不绝,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与官场腐败紧密联系,成为多少有识之士口诛笔伐的社会罪恶。据统计,仅公车消费一项,2005年已经达到2000亿元,约等于当年的军费开支。这还不算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招待、公款出国考察等等。据说中国官员一年能喝干一个西湖容积的酒水,真是佩服之至!民脂民膏,化做权力的吃喝玩乐,实在是千夫所指的官场恶行。中国官员的创新精神,大概都被异化在了这些方面。
 
   这且不说,明的容易被关注,有一些暗中的浪费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久而亦成顽症,使社会肌体消融于不知不觉当中。现实生活中的机关浪费现象就是容易被忽视,而又日子不可长算的社会弊病。涓涓之水,汇成江河,巍巍之山,起于累土。机关浪费不杜绝,统计起来,当是一个很惊人的天文数字。
 
    机关是公务人员办公的场所,因为姓“公”,浪费现象就不言而喻了。马克思总结了“一大二公”的优越性,这只是一个方面。按照辩证法的理论,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是一分为二的,片面强调哪个侧面都是不全面的。“公”字的负面效应就是不属于任何个体。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对它的损失和浪费漠然置之。当然不排除部分责任心较强的个体对它给予相当的关注,但总体上是无论如何关注也达不到个人拥有的程度。
 
    机关浪费表现在各个细节方面。首先仍然是公车浪费问题,这还不包括官员的公车消费。只是普通机关干部的公车浪费,已经是很惊人了。众所周知,普通机关干部是没有独立用车权的,但是却有蹭车的机会。普通机关干部到下面办事机关不给派车,对不起,拉上一个领导一起去,当然可以实现用车的目的;官员不用车的时候,普通机关干部不论公私事都要想法蹭车来用,这当然也包含一些情绪在里面:你们官员能用,我们小兵能蹭,都是国家财产,为什么我就没份?其次是用电浪费。上班开灯,下班关灯已经成为机关干部的普遍习惯;空调打开一般要到下班才关,个别的下班也不关;热水器插上就不拔;电脑开开就不关,有事干事,没事游戏、聊天;电话公私通用,说上就没完,反正不花自己钱;办公用品全家通用;长流水现象,公物损坏现象,如果是个人所有,是决不会发生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很穷,即使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也很注意浪费现象,因为他们很少有纯属“公”字的财产。建国初期,有一个口号叫:贪污和浪费有极大的犯罪。说明我们认识到了浪费的危害。只可惜我们一直是真反贪污,假反浪费,造成如今见怪不怪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