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高山案即将开庭时,该行再度爆出银企内外勾结、盗用巨额银行承兑汇票的大案。3月5日出版的《财经》杂志报道,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前行长胡伟东等伙同当地一家民营企业,在两年间为其开出96张银行汇票,先后贴现资金达9.146亿元,至今仍有4.325亿元贴现资金尚未偿还。
从“2001.10.12中行开平案”到2005年的“高山案”、2005年中国银行在纽约和香港的分支机构发生高管“落马”等一系列案件中,暴露了中国银行在经营性分支机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中行高山案”之后,中行了实行基层机构负责人强制休假制度,以防范日益增多的案件。同时还推出了8项措施,包括将县级支行的人事管理、财务核算上收到二级分行;实行二级分行及城区支行行长聘任报备制;经营性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任职满3年的必须进行交流;反对片面强调业务能力、营销能力;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管理,把风险防范作为客户经理考核机制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营业网点录像监控制度;建立并逐步实施各级机构财会负责人派驻制度等。
“四马路中行案”暴露的过程看,强制休假似乎作用有限,反而因轮岗发现,这起看上去无任何新花样的陈旧手法是十几年前银行信贷账外经营的翻版。四马路中行的票据案是一种账外经营形式而不是简单的诈骗,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不统一的银行法人内部的地下金融组织体系,帐外经营在十多年前成为普遍。不统一的银行法人制度,造成后任行长不认前任行长的账外账。有些人也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常规的内部稽核无法发现业务合规性的漏洞?操作风险为什么要在人事轮换之后才被发觉。如何解释呢?这种案发的偶然性导致了犯罪的低风险,低风险性导致了案件频发。
为了杜绝案件的发生,中国银行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上实行新的稽核监察体系,即把总行监察部、稽核部将合并为监察稽核部,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监察处、稽核处合并为监察稽核处。总行监察稽核部负责实施对总行各部门、一级分行、海外机构的监督稽查,向董事会及其稽核委员会报告工作,纪检监察工作直接向党委报告;一级分行监察稽核处负责对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向本级党委报告,业务受总行监察稽核部的垂直领导。制度上看起来很完善了,但还是发生了“四马路中行案”,而此案是从2003年就开始的,这说明有了制度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外一回事。并且单纯依靠上级行监察稽核部门也不能解决基层日常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基层行的内部稽核工作同样很重要,依我在银行多年的内部稽核工作经验看,这类案件不仅是制度的原因,基层管理者权利过度集中,失去应有的监管,内部稽核人员不会不了解此类情况,但他们还是慑于领导者的权力,他们的各项考核还要依赖基层管理者,使其工作有时不能不流于形式。
“中行开平案”暴露了制度弊病的另一面——身为支行长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权力,频频接触巨额资金?一些行长一个人说的算,可谓一手遮天。没有出现问题时,因腐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层层保护伞,制度当然成为摆设。国有银行从总行到基层都出现过大大小小的腐败分子,从王雪冰(曾任职中行总行、建行总行行长)张恩照(建行总行行长)到高山之流。上面一系列案件说明各级一把手——行长权利过大,这种法人治理机构决定了行长几乎等于一家独立银行的行长,权力几乎无约束,俨然封建割据时的一方诸侯。
高山案的起因,与银行的考核制度不无关系。如单纯以存款为考核目标,以存款论英雄,只重存款经营而轻贷款管理,人们常把没有存款就没有银行,作为业内人士的口头禅,中行(其他商业银行也有此类情况)许多分行都存在存款任务分摊到个人现象,很多职工忙于拉存款。而一些基层网点和工作人员,为了达到本单位和个人的目的,则唯利是图,有的甚至不顾正常的金融规则和经营秩序,走偏门。必须改变这种银行的考核机制,一些商业银行的领导搞存款政绩工程,不唯实际,只图虚荣,死要面子,为争得年终的所谓业绩,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给银行带来实际的效益,负担倒是不少,增加了存款成本。短期存款银行根本无法营运,派不上用场,产生不了效益,相反,还需要付出短期利息,员工为存款而奔忙。不正常的拉存款,其中也存在很多隐患,真的是徒劳无益。“中行高山案”就是这种考核体制的集中体现,高山因拉存款而被重用,被认为是能人,很快就成为支行长。只考虑存款而不顾其他直接导致“高山案”的发生,中行高层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制定了,“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中国银行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快内部机制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对分行盈利目标的考核逐步从利润额绝对指标向资产利润率和营运资金利润率等相对指标过渡”。
制度在有些人眼里只是空泛的文字,只能约束他人。要不然现在有些基层行仍在对职工考核存款,并和工资待遇挂钩。这是早在十多年前就被禁止的,朱熔基担任总理主管金融时,人民银行就制定了禁止银行把存款任务分解到职工个人的规定,其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相关的金融风险。但这样的规定很多基层行就没有很好的执行过。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分行案件不断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