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话柳


  话春柳

  久居城市,对季节变化已经有些迟钝。今日陪同孩子去郊外公园,远处的山幽蓝幽蓝的,被薄薄的雾笼罩着;水也明亮了,湖面不时地掠过一只只水鸟。湖边的柳条已有少许的绿意,经历寒冬之后的柳枝变得柔软起来,微风吹来就会袅娜抚荡,春天分明到了。

  杨柳对春天是很敏感的,它是那样的通灵达性,入诗入画,难怪古人的诗词中杨柳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细细数来,值得一书,在此就谈一谈诗词中的杨柳。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这短短的几句就惊魂动魄,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年年柳色萦绕着我们民族上千年。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诗经.采薇》里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古人说:“春柳为送别之时,秋月乃望归之侯。”千百年来,就是这自春徂秋,绵绵不绝的思念延续着我们这个民族。好男儿志在四方,从古到今激励着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别妻离子,远赴他乡。

  古人没有现在的舟济之便,每次出门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也有“少小离家老大回”,到老方可还乡的。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同时也是离别的季节。这种离别的苦痛,全都承载到了春柳之中。为什么会这样?

  借物传情、借物咏志是中华文化含蓄的体现,“柳”“留”同音,人们用“柳”来表达“留”意。自汉以来就有了折柳送别的传统,据程大昌《雍录》记载:“汉世凡东出函关者,必自灞陵始,故赠行者于此折柳送别。”灞陵是汉文帝墓,在西安东,函就是函谷关。汉唐时送别出长安东去的人,到了灞水上的桥边就折柳别过了,有李商隐诗“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为证。

  其实没有比离别更令人苦痛的了,“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这种不堪全都体现在细弱的柳丝上。“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柳绕堤这曲曲折折的柳林更体现了依依不舍之情,这种无奈和凄惘只有离人可以体会。

  “河畔青芜柳上堤,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面对无奈的离别,人们只有寄希望于明月,等到秋月之时的相聚。

  杨柳是有情的,它的枝枝蔓蔓在风中相互依慰。杨柳又风情万种,柔弱的枝条就象送别人的手,挥舞不舍。所以刘禹锡写道:“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帙浥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杨柳的情更体现在恋人的思念之间。安史之乱时,韩翊与柳氏之间被乱兵阻隔,韩翊担心柳氏落入他人之手,他写了一首词:“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收到他托人带来的礼物和这篇《章台柳》后,回报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韩翊看后知道她对自己仍是此情不渝。

  古人的感情是细腻的,又是含蓄的。杨柳枝又承载了多少闺中怨妇的思念之情。“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无限的思念和缠绵,与无奈的心情都表现在“柳丝袅无力”上了。

  人总是在奔忙中度过一生,一代又一代的延续着。有人就怀疑这种忙碌是否值得,尤其是得不到夫妻之爱的妇女,这种怀疑从“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中可以体现出来。这种对人生的思考和迷惘困扰着人们,“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杨柳从早到晚的摇摆,希望能留住要走的人,但又有什么用。美好的时光都似落花一样,流逝后再也回不来了。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子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折柳送别的习俗持续到宋,随着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程、朱理学出现,人们的思想被禁锢了,这种含蓄表达方式,闺中怨词也被认为有违妇道。汉唐盛世的遗风在程、朱反人性的虚妄理学的发展之中慢慢消失了。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也是哲学思想发展的悲哀。

  折柳送别的话题有些沉重,无奈和幽怨多了些。唐宋诗词中也不乏一些轻快的描写,毕竟杨柳还寄托着希望,杨柳还传递着情感。

  “南陌东城春草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这首《杨柳枝》展现了另一种心态,“相逢何处不依依”是如此的洒脱、超然。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描写的是春日的恬静、祥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这首《咏柳》就是轻松描写初春风光的名篇,柳树迷人的风姿在早春里就象千娇百媚的少女一样。

  美人似柳,杨柳的婀娜多姿,很早就被当成窈窕美女的代称。有人说,“《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制也”。前面刘禹锡《杨柳枝》就是和白居易的。据《本事诗》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还写过“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这都是用杨柳代指女子的。

  本文系个人版权,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