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有情伴君读,缘何无情损毁之?(版面重排)


书本有情伴君读,

         缘何无情损毁之? 

                (版面重排)

——关于损毁公书中的经济伦理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      

最近在校图书馆连续借阅了几十本书,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图书的污染、损坏率相当高——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图书明显地遭受到人为的严重污染和损坏!。这种污损行径,从广义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反映了部分读者的经济伦理的缺失,而且其状况还是相当严重的!

污染主要是指乱划、乱写,其次是脏手蹭污。乱划、乱写,是只顾自己方便、痛快,肆无忌惮地在书页上纵横驰骋,做记号、进行评点。有的记号、评点的密度大、频率高,使得整个页面形成“大花脸”。例如,有一本关于经济利益与制度变迁的书中的好几章,都遭到“重点评点”而变得面目全非!特别恶劣的是,一些记号、评点不是用“可擦笔”(普通铅笔)而是用“不可檫笔”(如圆珠笔、钢笔等)。处理前者,用橡皮即可;处理后者,就只好用涂改液了——即使如此,也会留下明显斑痕而依然不能令人赏心悦目;而有些记号、文字已经侵入字中,只能哀叹而无可奈何了!更有甚者,有的人竟然把公共图书当成便条,信手写上电话号码、图书目录等等——有的甚至达到密密麻麻的地步!

比起乱写、乱划来,脏手污蹭虽然情有可原,但是也会使人“倒胃口”——降低读书的快意。

图书的损毁,也相当严重。最普遍的损毁是封面破损如严重污染、卷边、裂口,以及开绽、脱页等等。这显然是一些读者长期“卷读”“怀”所致。其中,有的已经经过图书馆工作人员修补过。凡是尚未修补而难以翻阅的,我在阅读之前一概进行简易修补,这是义不容辞的。但是,令人吃惊而无可奈何的是,一些书的扉页已经被人斯去(估计是当成了自己的便条)。当我向图书馆还书处工作人员提及图书污损严重问题时被告知,竟然还有偷割图片的。此种行径就更加恶劣!

一些人如此不爱护公共图书,实在使人难以想象而痛心疾首!爱护公物是任何一位公民应有的起码公德,这已是不需要笔者唠叨的常识,而在作为我国最高学府之一的人大,竟依然存着严重的污损公共图书的现象,至少表明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仍需加强并持之以恒。我在归还每本书之前,都在书中夹上一张纸条,写着:“爱护公共图书,切勿乱划乱写!”之类的话,或者干脆把这类规劝语用铅笔写在书的醒目之处——尽管严格说来在公书上写这种话也是不应当的,但我怕纸条易丢,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

在这里,我向损书者提出劝戒:如果你是严格爱护个人藏书的,那么,就请你“推私及公”,严格爱护公书;如果你对于个人藏书是不在意的,兴之所至而任意圈点、评议的,那么,就请你“公私分明”,切勿“推私及公”。

进一步看,对于公书是否爱护,不仅涉及“德”的问题,而且还涉及“权”的问题。应当明确地告知每一位读者:污损公书,首先是一种有失公德的事,即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是在消费公共图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丧失消费道德,粗俗地说即“缺德”!进一步从产权经济的角度来看,污损公书又是一种侵犯经济权利的行为。对于公书,读者只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污损都属于不当处分,都属于侵犯公权,是应当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处分的。而且,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如果对于此种缺德侵权行为不予劝阻、处理,则属于失职、渎职。

污损公书的读者们:书本有情拌君读,缘何无情损毁之?

                             无德侵权切莫为,经济伦理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