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黎鸣、李土生二位先生之争
恕我孤陋寡闻,在看到博客上的两位“大师”作战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黎鸣先生和李土生先生的高姓大名,相信很多朋友也如此。但是,自从两位分别作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准代言人”,各自率领着庞大的支持群落,通过网络展开一场思想界的“你死我活”的战争以来,一个经常在网上的人几乎就不可能回避。要是至今还不知道这场战争,恐怕就不能算网络时代的人了。
因为,这是一场“高层次”的战争:两个“领导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虽然以前我不知道,不证明人家不响啊!我查询了一下两位的介绍,嘿,吓人得很,仅仅那些头衔就可以让我们叹好多口凉气。
这次震撼网络界的大战主要在两个战场展开:
主战场:博客中国网
副战场:新浪博客网
交战双方基本情况如次:
甲方,也称为擂主方,代表西方现代文化。
主辩兼发言人:黎鸣先生。
主要观点:中国传统文化是伪文化,中国传统大儒是伪君子,中国没有哲学,西方哲学也死了,只有彻底革中国文化的命才能救中国。
“中华民族直到今天,为人类发现了什么?发明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创造了一个人的空生、空长、空活的空历史、空社会、空文化。”
主辩简介:
黎鸣,哲学家,号称“思想狂徒”、“哲学乌鸦”。南昌人,1961年毕业于江西大学物理系,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控制论与系统工程专业。长期进行逻辑学、控制论、文化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把哲学的基础从二元论转化为三元论。创立了以“三”为基础的运算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重构了逻辑学,从而完成了逻辑学的三元论和多元论转向,以及哲学的第四次转型——人学的转型。黎鸣先生著述颇丰,著有《信息哲学论》、《中国的危机》、《问人性》、《人生的求索》、《人类的新生》、《人性的外衣》、《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千年的三个天才——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评传》、《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以及最近出版的【问天命】系列三卷【命运的诅咒】、【道德的沦陷】、【悲剧的源流】等。 其中,《中国人为什么这么“愚蠢”》、《西方哲学死了》等著作连续引发哲学界的深刻讨论,他被称为 “思想狂徒”和“哲学乌鸦”,被许多媒体誉为“新世纪中国最受关注的哲学家”。
乙方,也称为打擂方,代表中国传统文化。
主辩兼发言人:李土生先生。
主要观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与伦比,否定中国文化就是崇洋媚外,卖国。强调中国人绝对不是愚蠢。东方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必将随着改革的深化实现社会大同。
黎鸣把矛头直指儒家文化,无视各种文化的不同功能,别有用心地把儒家文化与现代科技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实际上就是砍伐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就是妄想让中华民族变成一个没有道德、没有精神、没有情感、没有灵魂的唯利是图、恶欲横流的兽性人群。他不是有意识地让中国人,尤其是年青人放弃民族自尊、自信、自爱,让中国人永远匍匐在西方人脚下,任人宰割、任人欺凌又是什么?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我们岂能让它阴谋得逞。
主辩简介:
李土生,字子选,号韬庵,浙江东阳人。1953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现任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香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香港国际易经应用研究会会长、北京土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三十年潜心研习中国传统文化,在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养生、气功、书画等方面均有涉猎,尤其在堪舆、命理、祝由及梅花易数等传统技艺方面有特殊的爱好。出版有《儒释道论养生》、《李土生静思录》、《中国传统文化散论》和汉字系列丛书《土生说字》,在国内外报刊上公开发表有关传统文化论文数十篇。 现兼任泰中佛教文化交流中心名誉理事长、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当代艺术家协会会长,南京大学国学所客座教授等。先后应邀到美国、英国、新加坡、南非、北非等国家和地区讲学。2003年7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科技礼堂作“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专题演讲,受到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这次口诛笔伐的辩论战,口水战,文字战涉及面广,牵连的人多。笔者随意查看了一下两位大帅的博客浏览人数,简直吓人;
黎鸣在博客中国的点击数据是:136312点,在新浪博客的点击数据是84075点。
李土生在博客中国的点击数据是:2934303点,李土生先生的新浪博客没有找到,不知开设没有。
双方作战武器:以口诛笔伐为主,辅以大众支持。
作战方式:
1. 引经据典:反正东西方都有很多资料可供使用,每个人也有很多著作,尽可拿来。
2. 声音战略:看谁的声音大,敢说敢讲,敢将文字的使用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3. 辱骂战略:使用极端语言,无所不用其极。
4. 大众情绪:煽起大众愤怒,全然领袖模样,似乎要打一场思想界的人民战争。
产生效果:
1. 直接带来网站的热闹,好久没有这样敢讲敢说的人了,两个“大师级”的人互相施展绝技,自然好看。相关网站相关文章的点击率直线上升。
2. 让没有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再次领略当时的情景。鲁迅,胡适……那个时代的争鸣恐怕也没有现在激烈。因为那时没有网络,传播太慢。
3. 提高了广大网民的使用键盘和文字的频率和能力,看到热闹处,痛快处,热血沸腾处难免就要“顶”一下,“支持”一下,所以来自西方的电脑技术和来自古老中国的象形文字都得到更充分的使用。
4. 强化了本来已经很兴旺发达的“骂文化”。有两大领导人,专家在前面引领“骂路”,广大网民自然仅仅追随。黎鸣骂中国文化,传统大儒,骂中国人,李土生骂黎鸣,看客根据派别,阵营立场的不同,既骂黎鸣又骂李土生,有的骂黎鸣,有的骂李土生。
5. 其他效果还在陆续发生中………………
这大概就是整个战争场景。
我不是专家,不是哲学家,也不是这场辩论的主席,甚至也不是副辩手,只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倡导和谐的时代突然遭遇这样一场战争而突然有些感受想有感而发。
通过对以上战况的考察,有下列感想:
一. 文化的发展进程个人认为历来是一个互相敌对、谅解、理解、借鉴、交融而大同的过程。很难讲谁就好,谁一定坏。尤其是文化,因为涉及面太广,影响太深远。任何绝对的看法都是可笑的。
二. 两大高手的对决事实上完全可以理解。从两位所接受的教育,研究的课题,出版的书籍来看,黎鸣先生是以西方哲学为主的,李土生先生是以研究东方传统文化为主的,双方公说婆说,标准不一样。本来就是有冲突的,现在为维护各自的课题而战,为荣誉而战,引申为为一种思想体系而战,甚至上升到为一个民族的尊严而战。实际上只是因为二者的角度不同而已。
三. 可笑的是,两位思想都非常活跃,研究都很深刻的“大家”采取了一种几乎是不严肃的做学术争鸣的形式,语言都非常极端。最典型的就是骂。作为学者的文章这样写,我们联想到的是文革语言,不是学术语言。是派系的斗争,不是学术的争论。
四. 双方各自纷纷否定对方,并且以代言人的角度否定对方所代表的文化。但是,好玩好笑的是,将传统文化说成伪文化,欲一棒子打死而后快的黎鸣先生在自己的博客上却用了一首代表传统文化精华之一的“词”来证明自己。署名是千岁兰写的:《八声甘州·赞新文化先锋黎鸣先生》:“叹中华民族五千年/道谁是谁非?/看帝王将相,/黎民百姓,/几度轮回。/不是谋权篡位,/就脑满肠肥。/还独尊儒术,/色舞眉飞//天下他的天下,/要他说了算,/民做乌龟?!/我先哲三圣,/老墨孔精髓。(1)/不弘扬、贻误后代!/再混沌、休去念慈悲。/跨时代、百家争鸣,/大地春归!”想不通黎鸣先生为什么还喜欢这种传统的词,不是应该否定了吗?当然一样想不通李土生先生在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怎么又引证爱因斯坦了:“让我们再一次重温一下爱因斯坦的教诲吧:‘我们犹太祖先和中国古代先贤哲们了解并表明:铸就我们人类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目标的产生与确立,这个目标就是要通过内心不断的努力摆脱社会的、具有破坏性的天性,使人类变成一个自由幸福的群体。’”(《人类生活的目标》)。这些人不是被骂做“东洋野种”了吗?
五. 仔细观察,发现,原来事情是像李土生先生说的一样:“人到了战场就杀红了眼,出手无好拳,出口无好言,连黎鸣这样“大师”级的专家,一落网上,也不顾身份地竭尽讽刺、挖苦、谩骂之能事,我们这些一直在慢性中毒的中华子孙们,又何必故作清高,也只好以牙还牙了。”如此看来,当然就不是学术争鸣了,不就是骂与被骂,反骂吗?
六. 事实上,两位的出发点都没有错,错就错在想要引起注意,然后采取的方式就走了极端。西方哲学也一样是讲究二元论的,不必太走极端。西方思想正在源源不绝的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现在享受的几乎所有现代高科技的成果几乎都是西方思想创造的产物。我们的制度正在逐渐西化的路上,我们的家庭正在使用西方的科技产品,我们正在过西方的节日,我们也在大量阅读西方的书籍,接受西方文学,艺术,音乐,电影的熏陶……至于东方文化呢,太多的外国人正在到东方来寻找哲学的本原,东方的中庸思想也正在逐渐的向世界各种文化渗透。二位大家怎么就因为一时气急,走了极端。
七. 当然,我们需要学术的争鸣,但是真的害怕文革的风气再次将这个时代污染。学术的自由并非指谩骂的自由。纯粹维护哪种文化,认为哪种才是绝对优秀的说法本来就值得商榷。学术的真正前途在边缘、交叉的研究中,社会的真正进步也在各国优秀体制的逐渐整合中。民族虚无主义和自大自尊的自我主义一样有害。爱国与爱各国文化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事情。即便唱歌,除了《国歌》不是还有一个《国际歌》吗?在文化这个本来应该最大限度上融合的存在面前,怎么就必须你死我活?
八. 个人认为,我这样的态度便不是和事老的态度,实在是社会发展史已经证明。文化一直在融合之中,融合然后创造,然后上升,然后产生出更完善的文化,也产生更丰富、深刻的思想。所谓“阳光底下无新事,排列组合便是创新”,就是要东西方各取其长,再创其新,这样可以让这个社会更加进步。
九. 更多感受还在整理中……………………
我无意介入二位的战争,也无意参加辩论。我爱自己的国家,也愿意到世界各地看看。我阅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为《红楼梦》而掉泪,我一样阅读《荷马诗史》,看《神曲》,背诵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我读老子庄子,也喜欢康德,尼采……文化之海是汇集古今中外的各路溪流才成的。我只是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我经常用毛笔抄写外国哲学家,思想家的名言。我也更经常的在西方人创造发明的电脑上打出一串串中国象形文字。
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也是。
我之所以写这样一点感受出来,只是想讲一句:两位都是难得的人才,要是再有一些争鸣的风度,宽容的态度,看问题的深度,为人的气度……那么,我们的社会更有希望。
我在想,要是黎李之激烈战争成为黎李之深度合作会怎样?
2006年2月13日星期一 凌晨2:37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