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连接:http://dzrb.dzwww.com/dzzb/dzzb-jrgz/t20060228_1369198.htm
据新华社电,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7日下午举行分组会议,审议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针对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公布的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委员建议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大众日报》2月28日)
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是“应试教育”一种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存在的负面作用诚然是显而易见的,这无须多论。但是,对于贺铿委员提出的以立法方式禁止公开考试成绩及排名的建议,笔者是不敢苟同的。
贺铿委员说,“在美国,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我想,立法起码的是要立足国情,讲究实事求是;他国的经验只能在借鉴参考中吸收,而不是拿来就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中的学生评价体系、荣誉体系、升学体系等问题如果得不到切实地改革转变,通过立法的方式来禁止公布考试排名并不具备可行性,超越实际的“大跃进”式立法反倒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中国的学生要参加大量的诸如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竞赛,有国际的也有地区的;而且竞赛的参赛者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与机会性,不可能全校学生一轰而上。如果将成绩或排名不公开,选谁参加呢?对于那些争强好胜的学生来讲,不公布成绩而作出选择结果,无疑是眼中充满着疑惑,怀疑其中的公平公正。
中国的学生到了年底期末喜欢评个“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什么的,其中虽然要求全面发展,但“智”也是衡量标准,而且还是重要标准。如果不公开成绩或排名,这荣誉咋评都让一些学生疑惑!
中国的学生上完了小学初中要升高中、升大学,而当前的升学体系将成绩列为了首要指标。如果不公开学生成绩与排名,那谁应该升学呢?有限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庞大的升学群体显然是“僧多粥少”,对于充满着升学渴望的学生,如果看不到成绩或排名而得到落选的消息,同样是要怀疑其公正性的。
上面所说的三个例子看起来很平常很简单,实际都是我们义务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什么我们喊“素质教育”喊这么多年却举步维艰?为什么“应试教育”在“人人喊打”下却能大行其道?值得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立法上的缺陷,现实问题中反映出的教育体系痼疾是阻力,教育体系改革缺少真刀真枪的实举也是阻力。
现实告诉我们,单靠一个立法上的突破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即便这一建议被通过,被修改的义务教育法相关条款也极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发挥不到预期的作用。法律是用来规范和执行的,而不是被用来践踏的,我们不想看到“超前”的立法在现实中缺乏普遍的实施环境而被肆无忌惮地践踏。
立法禁止公开考试成绩不具可行性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