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之潜龙术


《周易》中的乾卦代表男子汉精神,也代表阳刚事物。具有“乾”人格属性的人大都是理想主义者,具有竞争性,又不爱表白,沉默寡言,行为果断,性格刚毅,富有攻击性,对物质利益考虑较少,注重理想信念的追求。

乾卦的第一爻(初九),是说“潜龙勿用”。 “潜龙”,依据乾卦从坤卦变来,初九是变的第一爻,即坤下生一阳为复 ,初九在复的下卦震( 里,震为龙,上有五个柔爻,如同在盛阴之下的潜伏之龙,故称潜龙,这是爻象。龙是传说中一种可上天、入地、下海的三栖动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古代天子以“真龙”自居,号称“真龙天子”,上下几千年,龙已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如今普通的中国人以为“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而自豪,同时龙的文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潜龙勿用”,就是龙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轻易行动。这是一种告诫式的经验之谈,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要秉持权衡利弊的聪明,审时度势,不以好强竞争的态度处世,尤其是在条件尚未成熟或身处逆境之时,要顺应时势,静守待时,埋头苦干,不要徒劳妄动。

在《史记》记载中,商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不久,商纣王怀疑周文王欲图谋商之天下。遂将周文王囚禁在囚禁在(ǒ)(今河南汤阴县有里遗址),意在打击周族人的力量。但是周族人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而周文王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出狱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流失,纣王当初想要消灭文王的杀心渐渐淡化。而文王每天在狱中苦思冥想的是如何出狱和出狱后如何击败纣王。后来,他终于凭借《易经》的智慧顺利出狱(示意周公用土地换他的人)。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终于灭掉了商纣王朝。

如何做到潜龙勿用?首先是保存自己,用孔子的话说来,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了成大谋,必须小忍与大忍。周文王所以是周文王,即在于他不仅有“存身之忍”、“明志之忍”,还“存安天下之忍”,具有一洗乾坤之力;其次是做潜龙,并不是没有用,只是没到用时。上个世纪90年代,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的不稳定形势,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邓小平的这个思想,实际上就是“潜龙勿用”,在社会主义低潮面前,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实现中国富强的百年梦想,决不放弃好不容易获得的融入国际秩序的机会。历史表明,中国只有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才能通过现实主义的、稳健的、以开放与变革来求民族生存与发展,才能真正维护自己民族的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