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感悟:股市至理名言--买你最熟悉的公司?


迟到的感悟:股市至理名言--买你最熟悉的公司?

 

听说有个别散户投资者从稳建的角度出发会利用时间去访问自己要投资的公司,通过公司的实地考察才决定是否买入该公司股票?据说方法很简单:就是工人是不是很忙,干活的心情是不是很畅快等,从侧面表明了该公司的经营状况、管理是否民主等等。

但作为机构投资者可能绝大多数会派出相关人员去公司进行多次反复考察它们将要下大赌注的公司,以便决定是否长期投资最后达到控盘的程度,从而一支支新庄股就这样诞生了?

但作为广大的散户投资者而言,可能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想到要去做这件事?故而投资就显得盲目,而单凭炒家的炒作而跟风追涨杀跌?因此就是该股涨成了天价股最终也没有收获?前期有人撰言一散户仅赚了万科0·1元就是一个明证。

当然虽然我们散户不想去考察自己所要买入上市公司的股票?但仍然可以买你最熟悉的公司?它就在你的身边并与你的生活紧密相关?

新近涨势如虹的联通已经实现了显性股价翻番,并实现了四个涨停板,它的涨犹如一支小盘股一样涨得自然?

究其原因就是它的低价造成的?显然就是有了如此地涨股价是不是仍然较低?当然在股价翻番后再鼓动你参与显然是一个迟到的建议?但它显然是你最熟悉的公司并与你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手上是不是有手机?而如今我们可能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但联通是不是为你提供这种重要服务商?或许你会说你用的是移动的?但联通是不是仅次于移动?因此它的涨就显得如此自然合理?而它更多的还是一种补涨?既然大家都能翻番,为何联通就不能翻番?联通是不是无数个单个的小公司构成的?每一个营业部或所或分公司等等?

再说工行的大涨同样也是这个道理?它的低价起步价3元多到今天的6元多,股价是不是仍然很低?但工行是不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钱的管理者?它是不是中国第一大银行?它与我们的生活如此紧密但我们还把它抛弃了?我们是不是太了解我们的工行了以此于对它不屑一顾?中行更是一个跨国大银行?在国外有那样多的分支机构?可我们见了它的第一涨停就不得了哪?而它们是不是无数个“小”公司(营业部、所等)构成的?要不中行28日继续封住涨停那是因与工行相比低了20%哟?

但这一切可能都太晚了?虽然有机构鼓吹这些股票还可以大涨?

从以上可能看出买你最熟悉的公司是不是股市至理名言?

或许现在我们可能很希望中移动、中石油、建行、农行上市?由于首日不会实现暴涨故而可以轻松买入而等待机构来狂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