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资本市场形势答证券时报记者问


证券时报:怎样看2006年的资本市场?你认为最大的变化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这种变化?

 

郑磊2006年的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股票市场从边缘化状态向主流的回归,久困的机制性问题因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而开始得到解决,中国股市向国际游戏规则对标,让千百万投资人看到了新的前景,股市不仅是融资平台,还给了回归理性和责任的企业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资源配置以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良机。另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被提上日程,一些重要的配套措施、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如风险投资和有限合伙制等,这些变化之所以得以发生,是形势使然,全面履行WTO协议要求在资本市场这个薄弱环节进行系统性的体制变革,这不仅仅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安全,而且要通过激活资本市场,全面提升国内企业竞争力,倾本土资本力量迎接来自海外资本的挑战。

 

证券时报能否预测一下2007年的市场走势?影响2007年市场走势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明年的市场里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策略上会有些什么变化和特点?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明年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操作方法胜算的把握才比较大?

 

郑磊2007年的市场走势尽管会遇到中小企业板和股市扩容的冲击,但整体是乐观的。市场结构会自发进行优化,优胜劣汰,并购会频繁发生,强势板块突显,私募基金大量入市,机构投资者无论从绝对量还是比例上都将进一步成为主导力量。影响明年市场利好走势的因素很多,我认为最应关注的是海外资金的动向,特别是基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必然形成对中国资产的抢购潮,而资金会分成单纯获利型的财务投资者和依附于企业的战略投资者。如果人民币升值过程维持时间较长,以战略投资形式进入市场的资金会较多。对于美国经济放缓的过度担心可能是不必要的,世界经济已经显示出了非同步性,而资本的流向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对回报的预期,这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带来因市场化功能不全造成的经济结构性矛盾激化的可能。

明年QFII和本土机构投资者都控制着相当大的资金规模,机构投资者的风格将出现分化和多样性,可以预计的是,机构投资者仍然对流动性大的股票情有独钟,同时,一些大盘蓝筹股、具有跨国经营优势企业股、金融股、部分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以及贴近终端消费者的行业的股票都将成为机构投资组合中的主要品种,另外还可能出现股指期货繁荣景象。股市的波动性变大,建议普通投资者最好不要盲目追涨和频繁进出,看好几个行业的基本面好的股票,在机构投资者炒作拉低时买进,做中长线投资为好。同时,也可以关注一些新推出的衍生产品,做多样化投资组合以降低风险。对于喜欢短线的普通投资者,建议设定20%-30%为期望涨幅,不宜过贪。

 

 

证券时报:对您个人而言,2006年您的主要从事的工作是什么?回顾2006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007年你最大的期望又是什么? 2006年您没炒股,原因是?明年打算炒吗?

 

 

郑磊:今年我主要对一些关注的行业进行了战略和资本运作层面的研究,结合产业发展前景,深入剖析了国美、中集、福耀、TCL、联想、海尔等国内上市公司中佼佼者,以及华为、格兰仕等非上市企业,为了更好地比较和借鉴,对西蒙REITS、百思买、MSI等跨国公众公司也进行了分析。作为经济学者,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通过理论与现实案例结合,进一步理清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济环境里如何实现跨国经营,提升竞争力,特别是关注了资本市场可能对此产生的影响,研究成果和建议,得到了各界关注和有关管理部门的认同。我对资本市场抱有充分的信心,一方面管理当局必然全力加强监管和推动治理结构优化,一方面会推出更多的投融资渠道和方式,特别是并购,将为我们投资银行和战略咨询带来巨大的发展,我希望能抓住尽可能多的机会。2006年没有炒股,主要是在观察和考量市场重新启动后的风险因素,现在已经得出结论,我相信价值投资的时代确已到来,市场虽然还会做随机扰动,但主流肯定不会变,我会关注一些在三五年内有持续增长潜力的股票做长期投资,同时,密切关注带有并购或引进战略投资的股票板块,做一些短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