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正在积聚中的巨大金融风险


股市,正在积聚中的巨大金融风险

看到英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做一项很严肃的科学研究,探讨牛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开始还以为是愚人节的玩笑,认真读完,觉得至少人家发达国家的科学家态度还是很端正的。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以人类为核心的一个生态链条发生了变化,怎么能仅仅归咎于人家牛哪。

想到了中国股市。在全球一片的叫牛声中,关于人民币升值、关于中国估值怎么合理、关于经济增长的各种神话,此起彼伏。事实真的如此吗?一朋友引用投资大师巴非特的话说,学习享受泡沫。泡沫是美丽的,但透过五彩缤纷的泡沫,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什么?

我们可以不合适宜的看见正在积聚着的巨大的金融风险。

目前为止的股市,尽管已经开始解决股权分置的难题,但单边市场机制还远远没有改变。本论行情是一个政策市,是国家整体战略的一个策应,许多人不了解也并不承认这一点,但图谋深远的跨海资金、远道而来的归海资金们看到并有效地利用和放大了这一点。如同中国曾经津津乐道的外汇储备一样,当我们发现当前的牛声背后,其实却积聚着巨大的金融风险时,可能为时已晚。

这绝不是耸听威言。

为什么银行股票义无返顾地冲到了行情的最前沿?理由尽管可能有成千上万,但有一点,当我们用这些不断上涨的银行股票,到银行自身质押的时候,银行会怎么办?这里存在一个有意思的循环:通过不断地推高银行股票的市场价格,用即使被银行自己打了五折,还远远高出原来价格的数量,得到了贷款,然后再来到市场,再。。。。。。这样的循环模式一旦形成,由于市场上买卖盘本来不均衡,而造成的变现不灵活的问题,都将变化成向银行转移的系统性风险,如同历史上银行创造过的一次又一次不良资产一样,这次,银行可能又要承担起国家振兴资本市场的重任,再次坠落到先为国家买单,再来国家为银行买单的恶性循环。这样的模式一旦成为操作潮流,股市将有崩盘的巨大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双融政策迟迟不能顺利出台的原因,等待真的出台了,再配上一个可以做空的股指期货,主流操纵资金刚好可以又借助已经积累起来的巨大风险趋势,通过向下释放,得到巨大的收益。对于操纵资金而言,幸福的收益总是相似的,而对于中小投资者和我们的当家人国家而言,则不幸的损失各有各的不幸。

冒进的市场监督和管理,使国家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推出各种市场机制建设措施吧,被人利用难免;不推出吧,又可能要丧失长远利益的定价权。

股市正在积聚的另外一个金融风险是资本市场的“非典”。无论是大非还是小非,人们一般总是觉得它是一个多大的量,流动起来,对市场将产生多少冲击和风险。但是,精明的大资本投资者完全可以不这么干,为什么不可以,减少市场上的可流通量,而通过非流通股(未来即将的流通股票)在银行的质押而实现,问题的奥妙仅仅是,怎么样把抵押的价格弄的尽可能高一点。如果市场价格不断地高涨,无论银行怎么个折扣,都将丝毫不影响大股东的变现,不仅变现,而且还可能获得超过市场流通收益更高的收益。众多通过矿山开发等途径获得巨额资金的富豪们,到处在收刮法人股,并敢于和国有企业叫板,已经开始了这么干。银行象是一个当铺,可惜的是,所当的东西,是一种谁都可以随意价格蹂躏的特殊资产。

股市,在已经创出了新高后,完全可以在资本的疯狂攻击下,创造出更多的高点。因为,还有许多准备没有做完,比如,国有企业的股权抵押要国资委审批,且比例不能超过50%,对于各种大型的企业股票的战略性布局还没有做完等等。但只要本论资本策划的目标,对准的是国家和银行两大资源巨头的软肋,实施的是一种策划精细的循环,而国家不仅没有觉察,反而可能还在对当前的局势作出乐观判断,那么,目前股市积累起来的,就是正在形成的巨大风险。

我不讨厌叫牛。但有说服力的是,看看双融政策到底怎么个推出,推出后市场又到底怎么个表现,看看股指期货到底怎么个推出,到底谁在亏损而且可能是巨亏,而谁又在赚钱而且可能是暴赚。

中外投资历史都无数次地证明,两类人是最后的赢家,一类是在疯狂的裹挟中,在享受中知止并能够停止的人;一类是善于等待,而且是超级等待、超级耐心的人。

我们的金融对手,具有优秀的金融操作历史的犹太民族说过:钱说话的时候,真理就会沉默。还说,世上没有无尽头的苦难,也没有无尽头的欢乐。

时间和历史总是十分的公平:你播种什么,也将有相应的收获。引用犹太民族的话说:从幸福转为不幸只需瞬间,而从不幸转为幸福却需要终生。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