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科学一词现在很泛滥,并且被少数人利用和依据作为对中国文化、科学创新等进行大肆攻击的借口,已经偏离正常的轨道,有政治化的情绪。
1)社会实践是界定科学、伪科学的唯一标准
现在界定伪科学的标准是情绪化的,仅凭现有的自然科学严密逻辑体系与推演法则等,可随意的判定“如果和现有科学矛盾或不合规则”,就定为“伪科学”,是非常武断和错误的。一种新的思想在开始阶段在大多数人眼里往往是十分荒谬的,也通常是无法用现有的科学来解释的。就拿有名的“相对论”来说,爱因斯坦的假设“如果人成为光则牛顿力学会如何”在当时就是很荒谬的,相对论雏形也就有所谓的“三个人明白”,这种想法和结果在中国必定会被打成“伪科学”无疑,因为与当时的牛顿力学有许多不合时宜的地方,最终因实践检验了日食的“红移”现象使相对论终于引起轰动成功。同样,相对论的成功也和“量子力学”干上了,如果以相对论来看“量子力学”,在中国其同样会被打成“伪科学”的。
社会实践是界定科学、伪科学的唯一标准,而不是其它,而现在的科学实验就是检验新的科学理论对与错的依据,而不是已有科学定义与推理等;同样在社会实践中也促使科学的定义、方法、理论等更新。
2) 创新思想与科学理论并重
许多创新思想往往是科学发现的前沿阵地,因而必定与现有的科学概念有所不同,甚至冲突,但如果仍然以现有的科学概念来判定这种“创新思想”,甚至伪科学等,则是十分错误的。
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应该经历“创新思想、理论体系、实践验证”三个基本步骤。
而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大多没有完整的西方科学理论体系,但以其独特思想和大量的实践验证作为依据,正是这样,往往被少数人拿起西方理论的打刀横扫一切,难逃“伪科学”的帽子。
而伪科学在中国的泛滥,正是拿西方科学的理论体系,往往以现代科学者自居和救世主的身份出现,而不顾“”创新思想、实践验证”事实,这是非常可怕的,将会把中国文化和思想搞得一塌糊涂。
3) 科学范畴的多样性而非单调性
实际上我们现在认为科学的东西很多,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也有管理科学、哲学等科学,远不是只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包括哲学、管理等也不是有许多严密的推理体系的,所以科学的定义应该是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如果以严密的自然科学为定义,那么即使现在认为是科学的东西起码有一半是不合格的。
谁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严密的自然科学体系如数学、物理公式严密的推演一番?那才是真牛,才能说明现代科学可以证明一切。同样,谁能把毛泽东、邓小平科学思想用自然科学体系严密推演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好,毛泽东、邓小平科学思想也好,他们都是用的社会实践而不是所谓的严密自然科学推理体系来证实的。
所以除了严密自然科学推理体系外,还有许多科学体系如人文的、哲学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拿“严密自然科学推理体系”来否定一切,特别是否定“中国文化”的一切是十分有害的。有什么建议、评论请发到张栋杰的信箱里.
4)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有自己的特点,严格按照“创新思想、理论体系、实践验证”步骤,但其理论体系和现在的严密自然科学推理体系是不同的。
中国文化的理论体系可分为“阴阳五行”和“天地人”两部分理论体系。中医、易经、风水等就是建立在这种过程中的优秀产物。虽然有争议,但是奉劝少数人先看懂其理论并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再来发表意见,而不是凭感觉。所谓“中国文化90%是糟粕,10%是精华”,是十分错误的,是一种随口而说的无根之据胡说。请问他作过多少统计,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
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使其理论体系更加严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是十分必要的,但不是用“伪科学”的帽子打倒一切。
5)建立“准科学”之说
“伪科学”与科学的界定并不是由少数人随便喊出来的,要拿出严密的科学实验依据,而不是认为和现代科学的什么原理不相符合就简单的随口说出“伪科学”。要有科学的发展眼光,鼓励创新,发展创新中国文化,对有新思想和有实验支持的文化或科学等,虽然现代科学无法证实或有矛盾,尽量不用"伪科学"一词而否定,而应该用"准科学"更为确切,待大量的实践验证以后,再定性也不迟.正如中国文化的中医就是准科学无疑.(准科学一词这里主要是指有思想和实践,但还没有完整的现代科学理论体系).
建议成立科普法中的科学管理与界定小组,完整的判定是科学创新还是准科学,还是就是一种假说,还是骗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