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率过低谁之祸


112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表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结构性矛盾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当前金融调控需要应对的最突出挑战。

 

投资、消费和出口被认为是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但由于我国消费率过低,所以中国经济长期依赖高投资、高出口来进行带动。虽然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开始出现了疲态。

 

随着世界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出口也不断受到重创,各种贸易摩擦不断,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产品的低廉价格也受到了冲击,因此出口优势也在下降。面对国外市场的变化,许多中小企业无法适应,完全依赖出口的企业,其生存正面临着危机。

 

但中国消费过低优势谁之祸?

 

在《中国证券报》有分析文章认为,中国消费过低主要有以下两点造成:

 

其一,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近年来,我国GDP9%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现在,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不仅低于GDP和投资增速,甚至低于商品零售额的增速。而且,收入分配不均,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收入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收入的5-10倍。

 

其二,房价、医疗费用、学费与水、电、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养老等问题,加大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抑制了人们的即期消费,而不得不控制即期消费,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随时可能带来的风险。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双双创下历史新低直观地反映出这种担忧的严重程度。

 

除了以上两点,中国消费增长过慢,还是我国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前两天有新闻报道,公布了中国城市消费排行榜,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排行榜的榜魁,而那些偏远的中小城市却基本上属于末尾打狼的地位。这恰恰与我国经济发达分布成正比,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一定程度的限制了我国消费的增长。

 

    总之,要想解决我国消费增长过慢,必须完善我国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只有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人敢于消费,来提高现有的生活水平。否则,人们在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会更多的选择储蓄来保障自己的未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