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的穷人的银行


 

这是笔者第三次写YUNUS了,这一次一定要把他的故事讲得精彩一些。

20061013,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公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孟加拉银行家穆罕默德·尤诺思(Muhammad Yunus及其创立的格莱明银行(Grameen Bank,以表彰他们为社会底层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诺贝尔委员会认为持久的和平只有在大量的人口找到摆脱贫困的方法后才会成为可能。小额信贷就是这样一种方法。来自底层的发展同时有利于推动民主和人权。

 

关于尤诺思与格莱明银行的故事,说起来充满传奇色彩。

尤诺思出生在孟加拉南部沿海城市吉大港一个宝石加工工场主家庭,留学美国,在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72年返回祖国。孟加拉国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也是目前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只有250美元。尤诺思回国后,任教于吉大港大学经济系,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祖国所面临的贫困的现实,但他却无法用经济学理论向学生解释,他开始讨厌冷酷无情的西方经济学。同时,决定重新做一名学生,抛弃教科书,以村民为老师,去研究揭示每天都在穷苦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经济学问题,并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1974年的某一天,尤诺思在学校附近的乔布拉村,认识了21岁的苏菲娅(一位3个孩子的母亲)在制作竹凳。他问:做一个能赚多少钱?农妇答:资金是高利贷者的,加工一个竹凳只能赚0.5塔卡,收入极其微薄。他问:如果你自己有钱,加工一个竹凳能赚多少钱?农妇说可以赚3-5塔卡,这等于为高利贷者加工收入的6-10倍。第二天,他组织学生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村里还有42个同样的人,他们共借了865塔卡,合27美元。尤诺思发现“她的劳动几乎是一无所获,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奴隶制,钱都给中间商赚走了。”

尤诺思深感震惊和恼怒:“我们在课堂上讨论经济发展,所接触的都是动辄投资上百万美元的项目。但我实际上看到的是,人们急需的不是这百万金钱,他们只需要很小很小一笔钱。”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实际上,他的宏伟事业就是从这42位顾客以及27美元开始的。

于是,他再也坐不住了。他说:“我讨厌自己束手无策”。于是尤诺思自己掏出了27美元(这笔钱的购买力相当于2006年的125美元),让学生借给那42个人,让她们还给放贷人,等产品出售后再还给他,讲好不要利息。农妇们如同遭遇奇迹一般欢天喜地地接受了,而且她们很守信用及时还款,实现了诺言。

这促使尤诺思认真思考一个问题:那些处于赤贫状态的妇女们,只是因为没有微小的“本金”而无法摆脱困境,这种现象随处可见。只要借他们一点钱,他们就可以为自己工作,享受利润。尤诺思意识到,其实在穷人身上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希望。

    然而,真正的扶贫需要大量资金。怎么办呢?尤诺思急中生智,到学校附近的银行以自己的名义申请了1万塔卡(约合174美元)的贷款,然后把这些钱以小额贷款的形式贷给需要的人。他给这个带有摸索和实验性质的扶贫工程起名为“格莱明”(孟加拉语“乡村”的意思)。

由于上述经历,尤诺思从一开始特别关注妇女的状况。孟加拉国是一个男权社会并有许多宗教禁忌。在孟加拉社会,妇女的地位受到极端的歧视和打压,妇女甚至不能接触外人、不能碰钱。一个赤贫的孟加拉妇女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遭受抱怨,例如她只会给家庭带来不幸,家人无力负担她的嫁妆,父母会抱怨应该将她流产,或在出生的时候就弄死,或者把她饿死算了等等。这种对女性天然的敌意,加上超声波技术对胎儿性别的判断,使得孟加拉国每年都有大量女孩从子宫中“失踪”。

面对如此绝境,妇女第一次从一个陌生的机构——格莱明银行——中得到了信任,得到了贷款,于是“她发誓,绝对不会辜负这个机构,也不会辜负自己。她一定会竭尽所能,还清每一分钱”。

尤诺思认为他和他的银行,有责任帮助妇女战胜传统文化对她们的束缚。很快他发现,妇女们对贷款的有效使用比男人们强多了。同样的金额,贷给她们能比贷给男人们给家庭带来更大的好处。所以,尤诺思慢慢调整了银行的贷款策略并给予妇女优先贷款的权利。现在乡村银行的510多万客户里,96%都是妇女。妇女们通过从银行得到的贷款,添置生产工具、为子女交纳学费、改善家庭伙食等,不仅提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妇女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管理、统筹贷款,发掘出自己从未发现的才能,慢慢赢得身边的人的信赖和尊重,对于推动孟加拉国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的转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格莱明坚持以农户小组为基础,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者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在小组基础上建立中心,作为进行贷款交易和技术培训的场所;由格莱明银行向这些农户提供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但要求农户分期还款,定期参加中心的活动。对于遵守银行纪律、在项目成功基础上按时还款的农户,实行连续放款政策,经营机构本身实行商业化管理。

2006年初,该行有1609家分行,为56012个村庄服务,雇员人数达到14536。自从设立到200610月,总借款人达到510多万人,其中96%是妇女。累计发放贷款超过46亿美元,贷款偿还率为99.02%。这种经营业绩,在全世界金融界是少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尤诺思及其创办的“穷人的银行”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事实证明,尤诺思和他的银行,不仅在物质上帮助穷人摆脱贫困,也在精神上赠与他们以尊严和信任。而且向人们证明一点:即使是没有抵押担保能力的穷人,他的基本信誉也是可以信任的。

身为格莱明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尤诺思指出:“与那些贪污巨额银行贷款的上流社会腐败分子不同的是,穷人诚实地还贷。”

可见,穷人是讲信用的,穷人也有资格拥有自己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