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的媒体如何定位
因不听山东×报的警告,没在该报纸上做广告,省城的部分商家被莫名其妙曝了光。这些商家纷纷表示,该报的这种做法属“打击报复”,而所谓的“新闻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为此,他们准备起诉该报社,用法律来维护
自己的正当权利。不投广告就“曝光” 报在“打击报复”?【2005.09.22 09:14】齐鲁晚报
当今的媒体竞争激烈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尽管报纸也是一种商品,但是他在承载经济价值的同时,更多的在承载着社会价值.当媒体的管理层面一味的追求利润,甚至把暴光揭黑等新闻监督作为工具以达到赢利的目的时,这是媒体时代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新闻监督机制的悲哀.
广告厂家和媒体本来是合作共赢的,好的企业和产品为了品牌推广产品推介在媒体上做广告这是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无可厚非.厂家有选择媒体的权利和自由.而另外,媒体也有对不法广告采取暴光和封杀的新闻权力.但是,当媒体也市场化了的时候,媒体一面用新闻监督的左手向厂家打招呼,一面伸出了右手变向的向企业要赞助或者是广告费.这是媒体人都知晓的行业潜规则.
问题是不识时事的媒体和厂家出现了,于是上演了上面那样丑陋的一幕.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可这一角让我想到了很多。
先说现在的记者.网上关于记者的评论很多.有人说,防风,防火,访记者.他们为什么防着记者呢?如果是有问题的记者,他防记者站在经营者的角度考虑这很正常,因为他的企业存在问题,不敢接触记者.可有很多经营很好的企业也是防记者的.这让人有点难以理解.圈内人都知道的,记者来了要好好招待,好好伺候,光这些似乎不是企业怕记者的原因所在,关键是下面的内容,记者在做完采访的同时,会变相的拉广告,你做吧,不需要现在做,或者不适合在他的媒体上做;你不做吧,他会不高兴,会拿新闻的权力来挟制你.鸡蛋里挑骨头是记者擅长的,要报你总有你吃不消的东西.于是,企业也就只好默认了.只是苦往自己肚子里咽. 所以,无论你的企业是好是坏总是派记者的.当然有些企业是不怕的,人家有势力和足够的钱财来自己养一批记者.
这种现象国家新闻出版部门一直在遏制,可是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是,人性.有更多的钱摆在面前,有几个不眼开的?二是媒体的市场化,已经使很多媒体形成了全员皆拉广告的局面.三是很多记者的生存条件确实让我们替这个行业担忧.很多记者干着为别人讨要工钱的活,可是自己的工钱都时候都不能保证. “新闻民工”的业务和权利也是很值得媒体行业关注的问题.
话题回到媒体本身.前段时间国家查封了很多非法经营的药品广告还有对房产政策的一系列调整,致使一部分媒体的广告收入大幅度下滑,广告收入下滑了媒体的内容是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呢?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的媒体行业鱼龙混珠,参差不齐,很多人正是在钻这种空子,以达到个人赢利的目的.可一旦媒体把重心搬到赢利上,我们真的会对媒体失望,对这个媒体时代感到恐慌,因为很多新闻都是用钱做出来,很多广告都是不合法的,很多宣传都是包装过的,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前段时间,大家讨论的假新闻比较多.岂止是假新闻,假广告,假评选,假宣传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禁对媒体大声的问一句,你到底姓什么?到底代表着谁的利益?做新闻是需要良知的,记得一个朋友问我,做记者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说是良心,现在不缺少才华横溢的记者,缺乏的是才华横溢的有良心的记者.这是一个折射,折射出我们关注新闻关注新闻从业者的无奈.这本身也是这个行业的悲哀.
媒体自身经营并没有错,错的是用手中的新闻监督权力作为经营的手段.任何权力都是人民大众给的,当人民不再信任你不再支持你的时候,你的权力也就化为了一张没有实效的白纸.
新经济时代的媒体如何摆好自己的位置,怎样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新闻监督权力在逐利的年代如何保证它的公信力和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