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记得红旗渠


  年纪大一点的人不会不知道红旗渠吧。
  红旗渠修建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耗时十年之久。远远望去,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水道就像一条巨龙逶迤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它不仅将比油还金贵的汩汩清水源源不断送入大山深处无数严重缺水的村落,也滋润着每一个太行人的心田。
  红旗渠的外观是雄伟的,其实更加雄伟的是万千修建者艰苦卓绝的英雄行为;修建红旗渠的举动是壮丽的,但更加壮丽的要数无数普通劳动者在最原始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坚韧和挺拔。
  前些年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部同名电视剧,再现了修建这条“人造天河”的壮观画面,热情歌颂了太行人民顶酷暑、冒严寒,用自己的双手一锤一钎创造历史的丰功伟业,其中的情景甚为感人。
  红旗渠一方面是用石块水泥垒砌而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太行山区的人们用血汗和泪水凝结铸造起来的!
  有的人为之牺牲了生命。其中有因洞顶坍塌不幸遇难的技术员吴祖太,是他为红旗渠画出了第一张图纸。
  许多人为之受苦受伤。有一位姑娘叫李玉竹,她在开凿红旗渠的炮声中被炸药崩掉了一条腿,当时才18岁;还有位姑娘叫李改云,在关键时刻为救工友右腿终身致残。
  更多的人为之奉献了青春!像坚持十年不下山的痴心汉路银、连续打通5个隧道的钻探突击手岳松栋、被誉为“飞虎神鹰”的排险队队长任羊成……
  正当这些事迹随着时间的远去渐渐沉寂之时,一个叫罗建国的小伙子登场了。
  他来自河南郑州,是热电厂的一名普通锅炉工。本着对摄影的业余爱好,他从1998年开始了自费用相机寻找红旗渠英雄的历程。正是通过他的镜头,使我们知道了许多当年那些英雄们现在的故事。
  特等劳模李怀书在拍照完后的一个月就离开人世了,他一生最为自豪的财富是政府发的劳模奖状,说来也够悲凉的,他至死都不知道那张真的奖状其实早就丢了,而挂在墙上的那张是儿子想办法弄来的假奖状!
  周新法当年负责的工程段没有死一个人,这很不容易。现在让他讲过去的事情时,他却半天讲不出来,一想起当年他就哭。他是从头到尾参加修建红旗渠的人,经历太多了。虽然从未被人宣传过,他却说一点不亏,村子里的多少工友都死了,自己还活着,老婆、孩子、孙子在身边,有大米、白面就是幸福!
  李玉竹一家现在还住在高高的山上,和两个务农的儿子一起生活,五十来岁的人还从没有拍过照片,日子尽管很苦,意志依然坚强!
  劳模王明义的双耳已经失聪多年,他安静地蹲在自家的小屋门口,不清楚干吗要给他拍照片。
  马武也是一名特等劳模。罗建国见到他时,他正呆呆地坐在村口晒太阳。听到要给他拍照的要求时,什么也不问,任由其拍摄了一二十张。
  ……
  我真的不知道,假如没有罗建国,我们是否会知道这些。
  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曾经的英雄如今的日子多数过得很艰难。
  记住他们吧,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是他们在那个特定年代向世人展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超越困难的勇气,并以此鼓舞着我们这些后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