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否患了“时尚依附症”?


 
 
中国人是否患了“时尚依附症”?
                  姜明峰

    时尚作为一种随大众传播兴盛而发展起来的流行风气与习惯,必然对社会生

  活与个人生活产生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流行都有可能为竞争手段,而

  时尚正是如此。而人们在利用时尚进行宣传和倡导生活时必然带来弊端,也就会

  产生社会病态,比如“时尚依附症”。本文就“时尚依附症”的本质特征、社会

  影响略作探讨。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们不仅在与日常生活、人际、社会打着交道 ,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发生文化上的反应,而且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中与各种信息接触,这些又都直接作用于人的思维、观念,最终促成了人们自觉

  不自觉地追逐社会上某种风尚,并逐渐适应于它。于是,该风尚便流行起来,作

  为一种文化存在,关系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从而形成与人们生活分不开的时尚。

  在各种商业广告和人们社会活动中,人们常常会作为传播者或者受播者接触时尚,

  或闻或见其具体的形式。然而这些都是生活,或者是社会存在,是概念的、抽象。

  致于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首先则应从时尚的本质谈起。

    一、时尚的本质及特征

    在一定的社会时期,人们通过各种信息的接触,便会在部落或群体中就某一

  风气和习惯达成一种默契,从而形成共同意见。这种意见是公共的、群体的,要

  么是共同接受它,要么是共同排斥它。被排斥的风气和习惯走向消亡而由一种新

  的来代替;被接受的则传播开来,广泛而历史地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构成

  当前的流行。所谓风气,就是指被大众所选择的公共爱好,是公共的行为意识,

  是群体心理反应;所谓习惯,就是指个体接触某新情况而逐渐适应的状态,是单

  独的意识行为,是个体对现象的认同。流行是广泛传播,是普遍存在状态的形成

  过程,它也构成这种广泛传播之后的普遍存在状态。在当前的时代下,社会流行

  的风气和习惯,便是时尚。这也就是时尚的本质含义。基于此,我们可以总结出

  时尚的特征,并结合客观实际归整如下:

    ( 一) 时代性。时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一定社会范围内形成,与历史同步,

  与社会存在同存,伴随着岁月的流逝,新的时尚形成便使得旧的被淡化、遗忘、

  消失。

    ( 二) 渗透性。流行一般由某个领袖发起,影响他人,使其在意见上认同、

  接受,在观念上适应后仿效,最后形成公共的爱好选择,作用于社会生活,并渗

  透到其领域,影响社会及个人。

    ( 三) 可塑性。流行是由意见领袖发起的,这里的领袖可以是传媒、广告主

  等组织成集团,也可以是单个的人。他们发起流行后社会上其他人是能动地进行

  选择接受的。不合适的或不受欢迎的风气和习惯很快就会消失,或者在小范围、

  单个人身上存在,而另一种流行起来后必然将其打败,使之消失。因而,被发起

  的现象是有选择地流行起来成为时尚的。所以,时尚的形成受社会习惯、社会生

  活、其他价值观念、情感意志、发起者的威望、发起内容本身特点等诸多因素左

  右而具有方向上的可选择的引导性和塑造性。

    ( 四) 前瞻性。个体习惯和个别风气的形成到大众流行选择与存在,要经过

  各种重重环节的“过滤”作用,一些落后的因子都被淘汰掉。因而流行起来的时

  尚都比较前卫,走在同时代其它生活的前列。而且时尚的形成是人们对美的追求

  的表现,这对其它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都具有领导作用。

    除此之外,时尚还有普遍性、可传播性、整合性、共享性、个体差异性等诸

  多特征。

    二、时尚的类别及其社会功能

    时尚作为某种流行的社会风气和习惯,必须有其存在的载体。如果从这些载

  体来分有六大类:( 一) 时装与美容;( 二) 情感与心理;( 三) 生活与健康;

  ( 四) 家庭与汽车;( 五) 旅游与休闲;( 六) 女人与艺术。

    时尚与其它社会生活的关系反映出时尚的社会功能。从时尚社会功能的宏观

  效果来看,时尚可分为两大类:( 一) 积极时尚;( 二) 消积时尚。在此基础上,

  我们接着看一下时尚的宏观社会功能。

    时尚对人们生活和价值观念有着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往往是向上的,有

  着较强生命力的,由此表现出积极社会功能:( 一) 人们通过时尚流行传达的信

  息来了解周围环境,形成对其的滥测,以便对生活作出反应,适应于环境以致于

  不被排斥和淘汰;

    ( 二) 人们通过时尚了解环境后作出反应,或评价、解释或选择、追随,形

  成社会协调,使社会生活能按一定规范进行。

    ( 三) 流行风气和习惯带动人们追随其物质载体,因此,时尚有很好的广告

  宣传价值,能促使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促成生产力的发展

  ;

    ( 四) 流行的时尚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它反作用人们的个体心理,适应于它

  的精神幸福,情绪亢奋,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

    消极时尚并不是时尚本身的消极,而是指该种流行的风气与习惯对历史文化、

  社会生活、人们的人们的价值观念形成挑战,甚至是冲突与破坏,表现为消极社

  会功能。时尚的消极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时尚依附症”上,我们来对此作专门

  的探究。

    三、“时尚依附症”的特征、社会反映及其影响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市场经济正在发展,市场的竞争性与商品经济的功利性

  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面对时尚的心态也随之多样化。有人积极利

  用、能动选择;有人则过分夸张、消极适应、盲目追求。其中后者则直接发展成

  为“时尚依附症”。其社会反映有:人们在物质丰裕的背景下精神空虚,在时尚

  中寻找暂时充实感或安慰。比如:大量宠物的出现,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关系淡漠

  且与狗猫蛇鼠鸟之类的没有语言和情感功能的动物打得火热;有些家庭宽余的人

  本身不识多的识务,但却买下大量装桢豪华的书籍陈列于家中,装点门面,在这

  种文化时尚的掩盖下满足虚荣;一些年青人“宁要风度不要温度”,以牺牲健康

  为代价换取一时的漂亮与潇酒;广告宣传中的女人越来越暴露等等。

    “时尚依附症”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病态,它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商业的

  功利性促使人们在选择优势时的无序与盲目所带的负面社会影响的表现,是生活

  中的个体人在寻求生活方式和精神寄托时的超时宜性的弊病的形式。这些都造成

  消极社会影响,也构成了其社会特点。从宏观上看,“时尚依附症”的特征有:

  传媒、广告、宣传者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目的,过分地制造感官冲击力,不顾人们

  的传统观念和习惯,笼统地照搬西方以生活方式为内容的价值观念,挑逗受宠,

  对青少年造成严重的心理危害,甚至对一般人也造成“时尚恐惧症”,也危害和

  伤戮到中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情绪。有关这些内容的有:( 一) 一般报刊杂志常

  刊登一些色情或接近色情的图片,有的生活杂志甚至还以露出乳沟的女人照片作

  封面;( 二) 有的厂家为了促销,借内衣展从事色情活动,据报道,有的内衣模

  特从事违法的性交易;( 三) 电视、报刊杂志广告中常出现一些与广告产品无关

  的挑逗受众的图片、图画,比如裸女;( 四) 城市里的平面广告牌上的女人越写

  越真,在有些花店门口还放有一丝不挂的男女搂抱在一起的大型图片,对过往的

  青少年造成极坏影响;( 五) 丰乳等一些与“性”有关的广告频频出现在报纸、

  汽车上等等。广告做为生活意见的引导,诱惑人们被它所说服而追逐它,其本身

  也就构成一种时尚的内容。而它又向其它时尚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干扰人们

  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最严重的是青少年儿童,甚至还对他们造成心理伤害。

  所有这些都是过分地夸张和利用时尚的宣传价值所带来的依附的负面社会影响。

  从微观上看,生活的个人对时尚的过分依赖,则造成其生活、生理、心理上的畸

  变:

    ( 一) 沉湎于时尚之中不能自拔,大肆挥霍财富,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虚

  度年华。以这种生活方式作为生存方式。刻意有意识地收集时尚信息,并向周围

  散播,过多地收集、购置时尚商品,甚至作无为的收藏与堆砌,造严重浪费和严

  重社会经济分化影响和制约社会再生产等负面社会影响。

    ( 二) 把自己完全交给时尚流行,凡事没有主张,失去个人的自主性与人格

  个性,价值选择和生活行为都到时尚中去找依据,没独立性地盲从社会风气和公

  众爱好,忽略个人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生活。

    ( 三) 由于沉溺于时尚之中,导致行为主体以时尚自娱自乐,自我陶醉,造

  成封闭的社会性格、人际关系隔膜加深、阶层距离拉大,给社会心理和个体人的

  心理造成沉重负担。时尚主义者由其生活方式和个体行为以及价值观念的特别,

  致使其社会地位的凸突,其他人要么排他们,要么被他们所排斥。

    ( 四) 在时尚得到满足时,他们追求作时尚的倡导者,刻意追求“前卫”与

  “另类”,使“新新人类”增多,有些甚至失去人类本能的情感与人性,比如羞

  耻感、荣誉感、善恶美丑的区分标准与能力,对于传统则完全抛弃,全盘否定,

  常做失格和违法违伦理行为,不顾舆论,不以之为耻,甚至以之为荣,伤害社会

  风化,阻碍文化遗产的传承,挑战社会公德与美德。

    ( 五) “时尚依附症”患者对社会教育和个人教育带来威胁。他们在倡导某

  种时尚感者接受某时尚而被它所引导时,由于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的作用必然使

  其感染社会上其他人,使他们改变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合潮流,防碍其它社会

  教育的进行,也使个人教育秩序受到干扰。例如某高校女生将内衣外穿,现在高

  校内男女学生非法同居现象较为普遍,一般中学和大学里的学生如同举行宗教仪

  式般地接吻等。

    ( 六) 时尚依附者对某特种服饰的过分爱好与追求,不顾时令气侯,摧残个

  人身体健康,甚至离开了时尚引起某些恐惧和严重不适应等心理疾病。

    ( 七) 大量时尚依附者的存在与群体的组合,使其生活于虚幻之中,其个人

  虚荣感和集体虚伪感增强。有的为了获取某高档时尚商品由于力不从心而走向非

  法取得,如偷盗、走私、利用权利或间接权利收受贿赂等,这势必会威胁到社会

  生活,影响社会及个人的学习、教育和生产。

    “时尚依附症”的客观、微观社会反映、社会影响互相交叉,又促成更多负

  面社会作用生成,使之更为复杂、冗乱,在横向和纵向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方方

  面面,甚至是社会结构,尤其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传统文化。因此,

  我们要慎重地对待这种社会怪病,对时尚作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使之规范,在丰

  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尽可能少地带来负作用,并在大众传播时代

  发挥其良好的经济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还得对“时尚依附症”的本质和

  相互规律进行追本溯源,以便找到治疗良方。

    四、“时尚依附症”的本质及其医治办法

    时尚本质是一种大众流行,是一种观念和习惯,由一定物质负载。“时尚依

  附症”实际上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美刻意追求的畸型心理,一种病态

  心理,或某一种病态心理的行为反映。改革开放以前没有花哨的时尚,只有诸如

  “三转一响”( 自行车、缝纫机、表、收录机) 之类的。那时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无力去刻意追求这些时尚。又加上社会形势、思想观念和政治气候的作用,即使

  有刻意追求的也不至于发生心理畸变。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

  大提高,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贫富分化出现,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分化;生活追求

  更加复杂。市场经济的萌芽与发展,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影视、书籍

  等文化传播交流及经济、外事交往的人际接触中传进来,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

  的思维方式,在面对社会和自然以及生活的心理上也有所反应,使人们大众在价

  值观念上有的开始仿效欧美,在行为上也改变了生活方式,如住宅、家具、生活

  用品等等的选择。由于人有着追求向上的本能,所以在生活中也就有不停地追求

  美的心理和反射。所谓美,就是人们某种愉悦情感的情绪反应,是精神上的幸福

  的适应与满足。因此,在生活各方面的平衡下,“饱暖思淫欲”,对精神追求注

  重起来。而在市场经济的竞争和商品经济的功利性的影响下,人们已经“西方化”

  的心理和粘滞期文化的模糊状态逐渐突出,在面对时尚这种精神享受时也就必然

  会出现刻意追求、过分追逐的心理反应。加上社会交流、经济竞争、媒体( 广义

  的媒体,一切可作信息传递的工具和手段的媒介) 的渲染和倡导( 往往是无形中

  意的) 、社会个人的逆反心理作用以及格雷莎姆定律( 坏事比好事更容易接受和

  理解) 的作用等诸多影响,人们追求时尚、倡导时尚的心理发生了畸变,走向病

  态,于是就出现了“时尚依附症”。在此,我们剖析了“时尚依附症”的本质,

  也就不难找到医治这种怪病的良药了。要校正这种畸型的变态的心理和预防这种

  病态的感染与繁殖,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一) 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竞争制度、传媒宣传规范,使人们有意识地抵制

  商品经济带来的功利性社会心理反应,给时尚健康发展另一个良好的空间;

    ( 二) 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地发扬光大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适合中国特色

  的和中国人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心理上打上一针“疫苗”。传媒有责

  任地远离不合时宜的时尚,减少不合时宜的时尚信息传播,使时尚依附者有意识

  无意识地朝健康的方向转变;

    ( 三) 在搞好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抓好家庭家教,在和睦的家庭氛

  围中,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相互影响,传承传统文明和良好的价值观念,正确

  地利用时尚和时尚信息来丰富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

    “时尚依附症”是市场经济下的病态,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必然在

  一定的价值念、习惯思维、生活方式的萌芽、形成、发展后走向消亡,使社会心

  理和人们心理的病态康复。

    作者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