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 择---兼评贵州氟中毒事件


     常听到这样的观点:某地存在诸如地方病流行、儿童失学、环境污染等问题,总要把根子归结在经济落后上。地方官员当务之急就是增长经济。你要我先治病,让儿童复学,治污,没钱怎么行?GDP增长了,所以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这种观点确有道理,但仔细一想问题就来了。GDP增长就是发展吗?经济达到何种程度才叫发展,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经济发展非要以损害百姓的健康权、生命权为代价?作为公共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恐怕还不指这些。
    贵州部分地区氟中毒被发现已20多年,病情非但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还在蔓延。20多年来贵州的GDP不知翻了几番,想来不会比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低太多,至少不会比1978年倒退。这算不算增长?但氟中毒人群的数量为何也在增长?看来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公共健康状况的改善:两者不是1:1的比例关系,也不是简单导出的因果关系。在此种背景下问题是:一个公共管理者必须在社会经济增长与百姓生命健康增进两大任务中做出正确抉择,应以追求百姓福祉为公共管理之鹄的。
    人民需要公共管理,是想过上和谐、安宁丰裕的生活。公共管理的价值目标在于公平、正义、效率,这其中保护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是首要的,很难想象百姓没有生命和健康还能奢谈什么公平、正义、自由、财产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你长到7、8岁时,的牙齿就一颗颗变黄。当你长到40、50岁时,你的关节骨骼就一点点变形。当你活到60岁时,你就到了生命的尽头。倘若任何一个生存于这种环境中的人还坚信为了增长经济可以付出这样的代价,那么可能性有2:要么他是个白痴;要么他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即使少数坚持经济增长优先的官员,你要让他变成氟中毒患者,他定不会再重谈“优先论”的高调了。毕竟生命对于每人只有一次,任何政府和公共管理者是无权以民众的生命与健康为代价随意进行安排。
    增长经济的最基本目标是什么?是更好维护百姓的生命和健康。增长经济若以牺牲部分百姓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显然是舍本逐末,而百姓也没有委托公共管理者拥有这种安排权。但为何这种事情老是发生?根子就在缺乏相关制度保证管理者对人民负责。法理上权利源于人民,现实中源于上级领导任命,谁任命就对谁负责。想获得擢升就必须有上级赏识,赏识怎么样获取?靠政绩。什么是最有说服力的政绩?增长GDP。自上而下的任命制而不是选举制;干部升迁中的政绩标准而不是科学的综合绩效测评体系;法理层面的以民为本,操作层面的以官为本。最终导出“经济增长优先论”——既能产生“政绩”,还有堂而皇之的借口。而作为官员权力源泉和衣食之母的百姓被抛在了一边,独自承受“增长经济”的代价。
    20多年过去了,因氟中毒而早逝的人有多少以无法统计。只要一想到他们都是像我们父母、兄弟、姐妹一样的人,良知就会让我们感到惭愧。我不去奢望所有的公共管理者都有这种良知,千年前就有圣人说过“民为本,君为轻,社稷次之”千年来却仅仅出了一个包拯和一个海瑞,看来任何对人性存在的幻想都是自欺欺人式的虚妄。逝者常已矣,来者犹可追! 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保证公共管理者在百姓生命健康与增长经济间作出正确抉择,应是理智之选。但愿悲剧不再重演,但愿以民为本不再流于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