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亚当·斯密(以下简称斯密)的价值学说,并适当归纳总结------斯密主要从生产﹑交换﹑分配三个方面依次论述了商品的价值,这种论述的逻辑是严密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斯密的价值学说的批评,并对这种批评进行了评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斯密的价值学说的二元论﹑二重性进行了批评,但这种批评是用自己的建立在不同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去批评斯密的理论体系,是站不住脚的。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斯密的价值学说的片面性及其原因------斯密抛弃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导致了其学说的片面性。

斯密的价值学说是他的整个经济学说体系的理论基穿他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对自己的价值学说作了系统的论述。他的价值学说是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见儿形成的,不管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们,因而它对后来经济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国富论》中。斯密从研究分工﹑交换和货币入手,既而进入到研究商品交换的基础(或价值尺度),开始了他的价值学说的论述。他首先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进一步说明了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量上是不同的。因为他的主要目的是要研究商品交换的基础,因而他就撇开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只讨论交换价值。他提出:"为要探讨支配商品交换价值的原则,我将努力阐明以下三点: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

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

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换言之,使商品市场价格或实际价格,有时不能与其自然价格恰相一致的原因何在?"(1)然后在接下来的第五﹑第六﹑第七三章中分别对这三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在论述第一个问题时,他首先从商品交换开始论述。他说:"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来说,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2)这里的劳动实际上是指购买的劳动,也即交换得到的劳动。接着他又从商品生产上来论述商品的价值,他说:"任何一个物品的真实价格,即要取得这物品实际上所付出的代价,乃是获得它的辛苦和麻烦。"(3)这里的"辛苦和麻烦"指的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然后他又将两者统一起来。他认为两者是等价的,他说:"以货币或货物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正如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取得一样。此等货币或货物,是我们能够免除相当的劳动。他们含有一定劳动量的价值,我们用以交换其它当时被认为有同量劳动价值的物品。"(4)也就是说,货币或货物,含有一定的劳动,这是指生产耗费劳动,同时货币或货物又可以购买同量的劳动,从而使自己免除相当的劳动,这是指购买的劳动。因此在货币和货物中,体现了两种劳动:一种是生产耗费劳动,另一种是购买的同量的劳动,这两种劳动是等价的,是无区别的。这也就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或价值尺度)。

在论述第二个问题是,斯密实际上从分配方面论述了商品的价值,他把历史分为两个不同阶段------"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之前的野蛮社会"和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的社会。他说:"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之前的野蛮社会,获取各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量之间的比例,似乎是各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唯一标准。"(5)又说:"在这种社会状态下,劳动的全部生产物都属于劳动者自己。一种物品通常应可购换或支配的劳动量,只由取得或生产这种物品一般所需要的劳动量来决定。"(6)也就是说,只有当劳动私有时,生产耗费的劳动所生产的价值才会都分配给劳动者,劳动者可以用它来购买相同的劳动量。当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产生后,他说:"所以,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资本。"(7)"劳动者要采集这些自然产物,就必须付出代价,取得准许采取的权力;他必须把他所生产或所采集的产物的一部分交给地主。这一部分,或者说,这一部分的代价,便构成土地的地租。"(8)在这种状态下,生产耗费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不仅要分配给劳动者,还要分配给资本﹑地主。这时如果仍从生产方面和交换方面来考虑,斯密说:"必须指出,这三个组成部分各自的真实价值,由各自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量来衡量。劳动不仅衡量价格中分解成为劳动的那一部分的价值,而且衡量价格中分解成为地租和利润的那些部分的价值。"(9)这里从生产方面来看,商品的价值仍等于生产耗费的劳动;从交换方面来看,商品价值就由分配后的三个组成部分所能购买的劳动的总和。

在对第三个问题的论述时,他指出:"每一个商品的市场价格,都受支配于它的实际供售量,和愿支付它的自然价格(或者说愿支付它出售前所必须支付的劳动工资和利润的全部价值)的人的需要量,这两者的比例。"(10)他还进一步论述商品价格会影响商品的供给,并最终使得供给等于有效需求。因此他得出结论:"这样,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各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个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以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个固得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11)从以上可以看出,撇开使用价值后,斯密的价值学说体系在逻辑上是完整的﹑严密的。然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其则持批判态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它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认为,斯密的劳动决定价值的论述中出现了二重观点。他们认为,商品的价值只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而不是斯密所说的商品的价值既由生产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又由购买的劳动决定;斯密没有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生产耗费的劳动为价值,而购买的劳动为使用价值。但他们同时认为这两种劳动量是完全相等的。

这里要从两个方面论述这种批评是不正确。
第一,既然承认两种劳动量完全相等,那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耗费的劳动还是由购买的劳动决定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两种劳动量完全相等,那么购买的劳动与生产耗费的劳动同时变化,所以也就同时决定商品的价值。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价值的定义与斯密的价值的定义完全不同。斯密的价值就是指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的价值则已经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那么怎么能用另外一种定义的价值去套用斯密的价值,从而批评斯密的价值决定论不对?斯密的价值决定论是指他所说的几种劳动决定他所定义的价值,不是决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里所定义的价值。
第二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认为,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相矛盾。他们认为斯密在两种价值论中摇摆;他们认为斯密所说的"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完全归劳动者所有,而必须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这一点是对的。但他们同时认为斯密没有由此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关系,反而倒果为因,把价值分配问题当成了价值决定问题,这种批评是否正确呢?也不正确。因为斯密根本就没有把这种现象当成剥削,他只认为这就是事实,他只是对这种事实的一种描述和在这种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其它问题。斯密同时论述了这三部分的价值之和其实就等于生产耗费的劳动,也等于购买的劳动,因此也决定商品的价值。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直批评斯密的价值学说呢?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价值学说体系完全不同,而两种学说体系的不同又来源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斯密明确地确定了他所研究的对象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并承认私有制的存在和合理性。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明确地确定其研究的对象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内在矛盾,提出"私有制的合理性问题"。研究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导致整个理论体系及其基础的不同,比如价值定义的不同,对剥削的看法不同等等。从而也就有了两种理论体系的交锋,互相指责对方的不对。尽管遇到很多批评,斯密的价值学说一直都处于很高的理论地位。特别是在当时,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的基础,然而它仍旧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因为他承认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一个是使用价值,一个是交换价值,而他的价值学说里却撇开使用价值,只论述交换价值。结果导致其价值学说的不完善和片面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斯密所说的"特定物品的效用",因此商品的价值还跟商品的效用有关,斯密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斯密认为只要生产耗费了一定的劳动的商品就一定能交换购买到同样多的劳动。然而,当这种商品的效用不大,它就不一定能购买到同样多的劳动。
其实,如果引入使用价值即后来西方经济学里的效用价值。就更能说清楚斯密所说的商品价值里所包含的三个部分------工资﹑利息、地租,可以将资本和土地都看成一种商品,他们都有效用,比如资本可以促进社会分工,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一点斯密也早就知道了,他在《国富论》中写到"预蓄的资财愈丰裕,分工就能按比例地愈细密,而分工越细密,同一数量工人所能够加工的材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12)"要这样大大改进劳动生产力,预蓄资财是绝对必要的。"(13)"所以,在每一个国家里,不仅产业的数量随着举办产业的资财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由于资财增加的结果,同量产业所能生产的产品亦会大增。"(14)斯密认识到资本具有效用,即使用价值。但由于他一开始就撇开了使用价值,从而认为资本没有价值,因此就很难说清资本的利润从哪里来。同时,斯密在论述第三个问题时,谈到商品的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影响时也只提到它对商品供给的影响。其实,如果引入效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格同样会影响需求,因为一个商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价值。当价格升高时,某些人所付出的就要大于他所得到的效用价值,因此他们就会减少需求;同理,当价格下降时,需求就会增加。这些更符合现实中的经济。
因此,斯密的价值学说是建立在现实条件------私有制下的一种学说体系,它本身的逻辑是严密的。我们不能用另外一种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去解释它,批判它。同时,斯密的价值学说中,还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时由于他在刚开始论述问题时抛弃商品的使用价值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