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生命线在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我想这点是不容置疑的,“创新是小企业的立身之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无论进入哪个领域,都要争得话语权。”这是在11月8日召开的中关村优秀企业2005创新经验交流峰会上,中关村多位企业领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道出的企业创新创业“秘诀”。你说有没有道理呢?

在一个小企业的成长中,有什么会是企业的转折点呢?也就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时候呢?

健全机制,提高创新成功率

所谓消费本质上就是时间消费,就是产品对用户时间的占用。从创新的角度看,归根到底就是怎么抢占用户的时间,或者用自己的产品替代别人的产品。

刘迎建对自己的观点作了阐述:

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熬”与“瘾”,消费过程中有五个状态:变化、不适应、适应、习惯、上瘾。变化会产生不适应,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这五个状态当中的两个状态,第一个就是不适应,不适应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熬”。熬的时候,就是企业介入的机会。第二个是“瘾”,这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就是产品一定要设法让用户“上瘾”,上了瘾之后就有机会,用户在变化的时候,首先会考虑用你的产品,会不自觉地宣传你的产品,这对企业的扩大很有帮助。

在新产品研发前,首先要有六问:第一问,用户是不是在不适应的状态,产品是不是去试图满足用户的不适应,如果产品的定位在这儿,那么推出之后就会很有市场。如果用户处于习惯状态,此时推出新产品就要花很多钱进行宣传,来改变用户的习惯心态。第二问,是不是主业。第三问,有没有空间,空间大不大。第四问,是不是长线,短线产品很难发挥力量,如果技术是三年,产品的成长期应该保持三到五年。第五问,有没有聚焦。第六问,能不能做到第一,在你想进入的领域中,有没有不可战胜的对手,如果有,最好回避,拿鸡蛋去碰石头是没有必要的。

新产品的研发还有三项原则,主要是聚焦核心,要“快、准、省”。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绝对不能遍地开花。第二,优质抚养,集中投入。汉王的资源投入按照6∶4分配,其中6是改进细节,推动用户上瘾;4是用在创造新产品,定位在用户熬的状态。第三,“优生优育”,要提高产品的成功率,每个产品线的新产品成功率要大于50%。

为了创新,整个公司组织框架也要服从创新的需要。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我们把战略产品和主力产品分开,战略产品的考核跟主力产品不可能一样。战略是制定自己的营利计划,一定要抓过程,而且是有风险的,是要付出的。要进行矩阵式管理,把产品一推到底。从公司的人力资源来说,汉王总部总共有500人,比例是2∶2∶1,研发是200人,营销是200人,管理是100人。汉王的定位就是不做规模产品,而要满足用户的局部需求,特别强调快、小批量、多品种,所以我们的制造基地离北京比较近。另外,也特别强调服务,要不断收集用户的意见,研究如何改进使用户能够上瘾,所以我们有呼叫中心,提供24小时的全面周到的电话支持服务。

创新要强调创新文化,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汉王的创新文化有自己的特色:第一,专注成就精彩。要强调“专”,人少的地方风景好,不要凑热闹,要做自己的东西。第二,方向正确,不怕摔跤。第三,速度第一,完美第二。要在长跑中获得冠军,我们做手写识别已经做了20多年,要想把一个产品做好,没有五年的时间,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第四,研发一人辛苦三天,用户百万方便三年,要考虑能不能让用户上瘾。
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自主研发需要持之以恒。

企业的研发必须遵循市场化导向的原则

成功实现自主创新有几个要素是企业应该注意的:首先,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创新的一个新的基础。第二,培育、扶植创造性的企业文化。第三,创新战略是科技实用化的一个过程。第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研究都要均衡发展。第五,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相结合。第六,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第七,要制定企业的核心技术。第八,创新不只是追求高、精、尖,创新的要义在于它的实用性,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为消费者服务才能实现其最大的价值。

一个企业把握一次机会,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