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率领大队人马,出兵进攻高丽遭受挫折。趁此时机,各地掌控实权的军阀纷纷割据,致使边远地区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涿郡(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平府)地域富饶,粮草囤积充沛,引致各路军事势力的垂涎。因此武装力量保护当地成为共识,武官显得尤为重要起立。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好武且由胆识的湖北襄阳人罗艺,挤进了历史的前台并为世人所知。
罗艺的父亲罗荣是为隋朝一个不够知名的将军,但不能因此下定结论说罗荣打不赢人,只不过一直没有展露的机会而已。而罗艺是子承父业,辗转来到涿郡通过军功做了职位较高的武官。后来在保护涿郡免受周边农名武装侵袭的战争中,表现英勇导致维护他的团队势力膨胀。由此,罗艺借机自号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总管,统辖幽、营二州,成为隋朝末年颇具影响力的军事割据势力。
等到宇文化及在扬州弑杀君王杨广,各路强大的军事势力如窦建德与高开道等人,均派特使到幽州诱降罗艺。特别是针对宇文化及,罗艺不但不从,还杀了他派来的使者,还特意以臣子之礼为被宇文化及所害的隋炀帝发丧。
在当时那种社会背景下,能为杨广以帝王礼治丧的忠臣良将确实是屈指可数,这也是后世一部流传广泛的《隋唐演义》正面歌颂罗艺最主要的原因。在封建社会成长起来的作者对罗艺使充满崇敬之情的,因之还特意为罗艺配了个高大上的儿子,这就是在中国以讹传讹被无数老百姓交口称赞的“罗成”,生活轨迹一直延续到“罗通扫北”,武则天这个女人快要统治唐王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