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灵犀(6-10)


商海灵犀(6):可圈可点的泰诺      

 作者:周生伟
  美国著名的医药生产厂商泰诺公司,几年前曾经作出过令整个商界瞠目结舌的举动,把价值达8000万美元的药品全部回收。

  事情的起因源于美国的狂徒投毒案,泰诺的一款产品不幸被卷入其中,在整个泰诺总价值8000美元的产品中,有很小的一部分产品被一名狂徒投入了致命的有毒药剂,虽然这部分产品已经被控制在一个很小的销售区域范围内,但是泰诺为了保证社会大众的利益,毅然决定回收该时期内所有的该系列泰诺产品。

  虽然回收实施以后,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该公司短期内利润直线下滑。但是,经过一段时期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泰诺产品的销量竟然呈直线的上升态势,并取得了极大的市场优势。

  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大师科特勒在其著作中就曾经指出,以环境资源之有限而论,企业仅仅以实现使消费者的选择和满意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是不合时代潮流的。他因此他说,“旨在产生最大顾客满意的顾客导向与长期消费者福利两者,都是公司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因此一个企业不但要注重眼前利益,还要注重长远的利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诚信经营是一个重要手段。

  泰诺虽然痛苦地承担了一时之失,但是她的良好的行动,却对社会表示了其真诚的诚信,而社会在得到了泰诺的承诺之后,回馈了泰诺。在这方面泰诺这次行为无疑可圈可点、令人赞赏。

  企业经营不但要考虑消费者目前的需要和公司的利润目标,还要考虑到企业经营行为反过来将使消费者和社会,最终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长期利益。因此,欲做百年老店者,泰诺当是一个榜样! (成文于2003/11/13 )

商海灵犀(7):武大郎开店的启示

作者:周生伟

  一群比餐桌还矮的店员正在桌椅板凳之间忙活着,仅比桌子高一点儿的武大郎,在掌柜的桌子上打着盹儿。就在这时,一个高个子来应聘,一个店员很神气地告诉应聘者,“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这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大师方成先生的九十年代的作品《武大郎开店》里的情形。

  方成先生用他幽默的漫画语言,在令人捧腹中,揭开了部分人丑陋的灵魂伤疤,给了我们一个深深的震撼。

  人的脾性不一,素质有差别,自然导致心胸也不一样。在政府机关里、在企业里,总有这么一群极端层次的心胸狭窄、嫉妒心重的人,本事虽然不大,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权利却是不小,为了保住“既得利益”,或者为了不让比自己能力更大的人冲击自己的“既得利益”,总是毫无顾忌地把一些能力比自己高的人拒之门外,或者千方百计地打压一些已经“进入门槛”的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其作用已越来越得到企业的认同。然而很多企业里却存在这样一批管理者,没有鲍叔牙荐管仲的心胸倒也罢了,却在千方百计地阻碍人才的进入或者成长。对于这种人,我想他如果非要做开店的武大郎不可,那么等待他的不是“烧饼店关门”,也必然是“烧饼挑子散架”的结局。(成文于2003/9/12 )

商海灵犀(8):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作者:周生伟

  鄙人是个工作狂,多年来一直未改这个脾性。记得很多年以前,当时我在一家公司里,经常工作到晚上八、九点钟,有一位老同事一直认为我是在加班,挣取加班费,于是就告诉我,“小伙子,钱是挣不完的啊。”

  其实我一直在做一些义务的加班,显然他误会了我,但是他的话却一直深刻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以后工作照样狂,义务加班照样做,但是对于钱财,我却有了一层更加冷静的思维。

  我不喜欢贫穷,所谓俗语“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的经历,我也有着深刻的体会,不过更多的时候我对物质生活却抱着中庸的态度。说过这句话,或许您认为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因此我就干脆做一次真正的老狐狸。

  对于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福特等这些亿万富翁凭借自己的实力成为商业上的成功者的历程我很羡慕,但是要知道这个世界象这样的人总究是凤毛麟角,因此我认为明知不可为之事,最好不要强行而为之,有一个成语“不自量力”,可能就是这个意思。这还好,我欣赏这样的人,至少他有一股与命运拼搏的力量。但是看看我们的世界,又有多少人为了财富,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劣商诈骗,甚至抢劫钱财要钱不要命了。

  财富本身并无善恶,关键你是用什么心态来看待。何谓财富,仅仅是金钱吗?我认为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应是精神上的财富。因此,只有正确看待财富,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创造力,而错误的看待财富,却只能使人永远陷于一个物欲的怪圈里。要知道财富给人带来的快乐,不是拥有财富的结果,而是追求财富的过程。因此,人的一生除了财富以外,还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成文于2003/11/10 )

商海灵犀(9):该挥刀时还犹豫什么?                             

作者:周生伟
 
  某新建民营公司的老板,因为其公司内部管理极其混乱,所以准备着手整治。他感觉到其生产部经理并不适合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于是就重新在社会上招聘了一位行业内的专业人才B君,上任之初老板对其说,因为原来的经理熟悉企业,所以希望他任生产部代经理,一个月后正式上任部门经理。

  很快这位B君就展示了他的管理能力与专业素质,在熟悉企业情况后,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干起来,在管理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理顺,消除了企业人浮于事的痼疾,虽然老板对其工作能力也比较满意。但是在考察期过了很久,老板却一直没有任命其为经理,从而渐渐地B君受到生产部经理的强大排挤。究其原因,原来生产部经理因为知道自己将被代替,所以就在公司内部 “一番运作”,导致包括上至公司副总下至一般职员,一起形成一股抵制势力。结果这位B君几个月后一气之下辞职了之。

  俗语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老板虽然招聘了一位贤才,但由于一是在招聘之初就没有明确任命B君为生产部经理,二是过后也没有及时调整人事关系,从而造成一山二虎的局面,表面上看B君是受到原有势力的排挤,其实更重要的是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老板的决断力不足,从而一个“代”字挤走了一位人才。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在战车轮子上,用绳子打下一个很奇怪的结,并预言如果谁能揭解开这个结,谁就能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以前就是没有一个人能打开这个结。这是亚历山大率领军队征服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的绳结前,不容分说,拔剑把绳结砍断了。后来他果然占领了庞大的波斯帝国的国土。企业管理我认为是一个不能拖泥带水的工作,优柔寡断的结果很可能会严重影响刚刚起步的事业,该挥刀时还犹豫什么?

  “当断不断,自取其乱”,中国人的这句俗语蕴涵着很深的商业经营哲理呢。(成文于2003年5月4日,作者:周生伟)

商海灵犀(10):打落灌木丛上的雪                                      

作者:周生伟
 
  我们都知道在雪原行军的人都很容易患雪盲症的,按照一般认识,我们会认为这是由于白雪刺眼所造成的。但是,近期美国军队的研究人员经过反复研究后发现,其实不然。

  原来是人的眼睛都时刻在寻找“落点”,也就是说人的眼睛一直“忙”的很啊。但由于在茫茫雪原上很难找到“落点”,因此处于此环境中的人就会急噪,从而影响神经系统而造成雪盲症。于是美国军队就想出一个办法,规定在雪原行军的时候,先派出“先驱部队”,打落灌木丛上的雪,使后续的部队人员的眼睛能够找到“落点”。

  任何企业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经营方向,也就是他们必须看到其发展的前景,摸着石头过河是战术性的,而企业战略目标则必须清晰而明确,否则这样的企业很难有什么长远发展前景。而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方向,就是企业在茫茫商海里的一个个眼睛“落点”。

  而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精英群体,我认为他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企业发现这些“落点”,并作为“先驱部队”,去清扫那些隐藏了这些“落点”的灌木丛上的雪。(成文于2003/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