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育川

世界银行前中国局局长,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研究聚焦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影响。1992年至1997年,曾担任世界银行俄罗斯和前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业务局的局长。1997年至2004年,出任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此前,曾任世界银行亚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并担任“国家援助战略”项目主管。还曾在美国财政部任职,并在美国、坦桑尼亚和马来西亚的多所大学任教。出版、发表了大量阐述发展问题的着作和文章。最近,他与人合作编写了《东亚视野》一书。该书是一本论文集,汇集了着名亚洲学者撰写的阐述亚洲地区前景的论文。此外,他刚刚完成的《重塑东亚经济地理》一书也已于近期出版。

对中国经济的误读


  目前,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的人士通常都会将原因归于中国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仅为35%,而投资占GDP的比重则过高,已经超过了45%。这两项指标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最终将崩溃的担忧。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些数据──特别是与消费有关的数据──与市场的看法并不一致。

  中国人的实际消费量比相关统计结果显示得要多。

  人们普遍的印象是,中国的消费近些年来一直在急剧上升。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有关奢侈品消费、快餐店数量以及家装需求增长高达两位数的报告数不胜数。零售业销售额每年增长15-20%,而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表明,个人消费增长速度仅为8-9%,这…

Read more

中国经济迟早会发生改变


  原标题:中国经济增长并未失衡

  在此次发布的数据和更多有关增长失衡的讨论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经济迟早会发生改变。

  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发布,5月份通胀率为5.5%,为3年来高点,工业增长也超出预期,这将为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必然崩盘的人提供口实。但即使是那些认为有可能实现软着陆的人似乎也认同:中国的经济增长失衡——人们普遍将中国对西方的贸易顺差归咎于这种失衡。然而,这种观点有些过于夸大其辞。

  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很低,仅为35%,这表明消费并未受到抑制。同时,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逾4…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