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育川

世界银行前中国局局长,卡内基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研究聚焦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亚洲和全球经济的影响。1992年至1997年,曾担任世界银行俄罗斯和前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业务局的局长。1997年至2004年,出任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此前,曾任世界银行亚洲地区首席经济学家,并担任“国家援助战略”项目主管。还曾在美国财政部任职,并在美国、坦桑尼亚和马来西亚的多所大学任教。出版、发表了大量阐述发展问题的着作和文章。最近,他与人合作编写了《东亚视野》一书。该书是一本论文集,汇集了着名亚洲学者撰写的阐述亚洲地区前景的论文。此外,他刚刚完成的《重塑东亚经济地理》一书也已于近期出版。

为什么人们对中国的看法如此不同


  韩磊:你时不时会回北京小住一阵,而我是一年到头都呆在这里,我们都看到这个城市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建筑、交通、拥堵的人行道,上涨的房租,竞争激烈、生满为患的学校。这些状况会让大部分北京居民和我那些住在这里的外国朋友,以及游客们产生这样的看法:中国的城市规模太巨、太拥挤、太大了。你对此的看法是不是也一样?

  黄育川:这是最普遍的一种对中国城市的看法,最普遍的一种关于北京和上海的看法。这种看法这样深入人心,以至于政府也这么想:如果你想从郊区搬到城市生活,那就去小城市,别去大城市。我的观点是,这种看法不对。理由很简单,最好的工作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更为多产。你看看世界上那些特大城市,那些人…

Read more

改革财政刻不容缓


   近日,经济学家黄育川做客清华,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正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一种标志,而中国的债务问题则是政府有意刺激经济的结果,并不会导致经济崩溃。与主流趋势相反,在他看来,中国经济改革应当注目于财政系统,而非金融系统。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与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作成立,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以及世界各地的资深专家和 学者,针对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中国与世界对话系列由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主持,嘉宾是中国问题、世界问题 专家,议题主要围绕中国的对外政策、国际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展开。】 …

Read more

亚投行如何树立正确标准?


   鉴于迄今已有50余个国家申请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简称:亚投行),人们对该行的关注重点已从担心该行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参与者、以便在国际舞台上确立可信的地位,转变为担心该行的参与者可能过多、以至于无法在重大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现在说说最困难的部分:创建一家开发机构,既要顺应其亚洲借款者的多样化需求,又要顾及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众多出资国对治理问题的关切。

  对华盛顿方面来说,考虑到美国国会的负面情绪,美国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具备加入亚投行的政治可行性,但美方传递出的信息已变得更富建设性&mdash…

Read more

中国国企改革难有实效


中国上一次认真推行国企(SOE)改革是在近20年前,那时,在“抓大放小”的口号下,每年有数百家国企被私有化或清盘。但在2003年胡锦涛出任最高领导人之后,中国政府变得不太愿意让国企“差生”倒闭,而是依赖新成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简称国资委),向那些未被放弃的国企注入更强的市场意识。然而,国资委只是起到了保护它们存在的作用——通过让受益于关键行业垄断地位、盈利能力较好的国企来补贴亏损国企。面对压力,北京方面现在提出了一项通过混合所有制提升国企业绩的新战略,但这将无法解决问题。

 

全球金融危…

Read more

中国城镇化要迈“三道坎”


  人们铭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更多地将是因为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领导层的一次换届,而不是因为这次会议发表的任何公告。中国的增长正在放缓,贫富不均正在加剧,腐败现象猖獗,社会日趋不稳。

  温家宝十年前上台时,强调农村经济的需求。而李克强将把宏大的城镇化计划当作医治中国诸多弊病的药方。他认为,城镇化不仅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是一把钥匙,能够解开中国目前面临的许多死结——从社会不平等、环境恶化到地方官员的掠夺性征地。

  城镇化是否真是一剂万灵药?如今,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会说,这个城市已经太过拥挤了——他们忍受着交通堵塞,呼吸着受…

Read more

中国经济减速的背后


  对于那些实际结果经常不及市场预期的中国经济指标,人们应作何理解?最新数据是8月份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9月3日,该指数进一步向下修正,显示企业开展制造活动的意愿降至9个月低点。

  今年GDP增速可能低于中国政府制定的7.5%目标,这将是20年来最低水平。极端悲观者预计中国经济将经历预期已久的崩溃,而其他人则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更良性的着陆。一些人主张让这个周期自行发展,不要再出台一轮刺激举措从而造成扭曲。还有一些人则关注长期存在的对经济再平衡的担忧。

  面对这种众说纷纭的局面,人们要记得,中国经济放缓是较长期结构转型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节奏混乱的&ld…

Read more

中国应为金融松绑


   “我们银行获得利润太容易了——就是少数几大家银行处于垄断地位。”

 
  ——温家宝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做出上述表述后,立即被解读为中国终于将金融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的信号。但温家宝的言论具有误导性。20年前,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例高达75%,如今该比例已不到50%。2008年出台的刺激计划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违约,这最终将迫使银行业进行大规模的资产减记。这几家银行既未占据垄断地位,也没有赚得暴利。
 
  更重要的是,温家宝的这番话…

Read more

中美应多谈技术,少谈贸易


  中国内定的下一任领导人习近平今日将访问白宫。此时美国正上演着一场分裂民意的总统竞选,而其中主角们常常发现,谈及美国面临的麻烦时,将矛头指向中国是一个省事的办法。等待习近平的不仅会有针对不公平竞争及汇率操纵的抗议,还会有关于人权及国防问题的不那么令人舒服的讨论。

  另一方面,美国大选中的政治言辞以及美国重申其在亚洲的利益,加大了中国问题的敏感性。北京方面敦促通过合作来解决全球性问题,渴望藉此给外界留下一种积极印象。此次访问也被视为习近平建立个人关系的机会。按照日程,他将顺道访问爱荷华州和洛杉矶,希望展示这位未来领导人更温和、更私人的一面。习近平会受到何种礼遇将备受关注。这将迫使巴拉…

Read more

城市化进程导致中国经济失衡?


  有关中国经济的讨论不可避免地会将重点放在失衡问题上,也就是储蓄率和投资过高的问题。每一个称职的政策专家都在忙着为刺激中国的消费提供解决方案。不过,尽管中国经济存在失衡现象,但原因却并非大部分人所想的那样。中国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没有被刻意压低。相反,它是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的。

  这种误解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失衡现象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得更加严重。诚然,中国消费低于投资: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滑,而个人储蓄率却在上升。这必定会在贸易顺差中得到体现。贸易顺差指的是一个国家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差值。

  但流行观点却认为,消费比重低主要是因为汇率和利…

Read more

2012年的中国


  历史会这样回首2012年:这一年,中国“第五代”领导层亮相,同时中国经济转向较低速增长的轨道。这种转变发生的背景,将是一系列令人畏惧的国内挑战——不断增加的社会不安定,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以及生态和人为的灾难——加上不断升级的外部紧张,这源于美国重新转向亚洲,同时亚太邻国对中国的经济崛起越来越感到忧虑。

  在新的领导层刚刚接手之际,中国的政治体制会继续将注意力放在保持稳定上,但经济弹性的降低,可能挫败北京方面在这方面的意图。

  其实,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8%左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件好事。更具环境可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