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间的联想
喻建国
反应时间是用仪表对被测量的存在进行测量时,被测量存在突然变化以后,仪表指示值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反应时间就是用来衡量仪表能不能尽快反映出参数变化的品质指标。仪表反应时间的长短,反映了仪表动态特性的好坏。
作为单个人,当所处的存在发生变化时,该单个人会做出适应新情况的举措,单个人作出适应新情况的举措时刻和单个人的存在发生变化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差就是反应时间。单个人的反应时间越是短,越能够说明该单个人的反应灵敏。单个人的反应灵敏说明该单个人身体健康的程度,脑子灵敏的程度,器官与肢体的灵敏程度。
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RT)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反应并不能在给予刺激的同时就发生。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呈现到反应的开始之间的时距。它显示的是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有机体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反应时间包括三个时段:刺激使感受体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觉神经元的时间,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从那里经运动神经传递到效应器官的时间,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产生效应活动的时间。
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机体内部的进行是潜伏的,直至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官时,才产生一种外显的对环境的效应为止。因而,反应时间往往也被称为反应的潜伏期。在反应潜伏期中,包含着感觉器官、大脑加工、神经传入传出所需的时间以及肌肉效应器官反应所需的时间,其中大脑加工所消耗的时间最多。人的老态最最明显的反映就是反应木讷,也就是反应时间偏长,或是反应时间很长。
老人们要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老态来得迟一些,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经常呼唤反应灵敏,经常训练反应灵敏,关注身体各部分的健康。
经常呼唤反应灵敏是个体心理指导的显示,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有些老人经常在自己做出反应之前先说:“我老了,我的反应不行。”这是很糟糕的,因为这是一种非良性意念呼唤,对自身的行动具有先指令性,既然先指令已经明示不行,那也就当然不行了。先指令行,跟着也就行了。
经常训练自己行,在先指令的作用下,努力使自己灵敏起来,人的效应器官确实也需要经常进行呼唤,并在呼唤之下去运行,正像一个部队一样,经常要进行训练,一旦有事,就能够立即迎战,如果不经常训练,届时要想运行也运行不起来。
个体身体的各个部分要经常关注其健康,这样就能够使这些效应器官能够具有活力,能够在指令性呼唤下达时,应声而运。如果效应器官不健康,指令性呼唤下达时,它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