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黄土地
我心里默默地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走着,走着,默默地感受着陕北大地的淳朴,默默地享受着陕北大地的粗犷,默默地徜徉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中,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沧桑。这里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文历史,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父老兄弟,赋予了我厚重的人生经历,让我常常想起艰难而又欢乐的童年,想起养我育我的家乡。
当接生奶奶把我从母亲体内剥离的一刹那,自己的命运就紧紧地和陕北这片热土连在了一起。我听到的第一支交响乐,是黄土地卷起那呜呜的大黄风声,那夹着沙带着响不舍昼夜的大黄风,一再警告我人生是艰难的。我第一次领略了铺天盖地的风搅雪,严寒从破烂不堪的房檐下、窗户里钻了进来,用教训的口吻为我讲解了人生的第一课,经不起风浪的摔打,就别想在这个世界生存!我哇哇哇地呼号着,力求把自己的呼喊融入那强劲的风雪中。我成功了,大黄风接纳了我,风搅雪接纳了我。在风风雨雨中我把自己一次次滚成了泥人,滚成了雪球,滚成了一个不畏风雨雪霜的铁蛋蛋。
我是伴着艰辛长大的,而汗水和泪水却赋予了我坚忍不拔的性格。贫瘠的陕北黄土地,象一个缺乏营养的母亲,没有充足的奶水哺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和所有伟大的母亲一样,陕北这块黄土地,倾其所有穷、其所能呵护着我。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黄土地上会生长出各种各样;有供我们度饥荒的野菜来,营养丰富的苦菜,滑润可口的暮雪菜,取之不尽的打碗碗花,清香四溢的坟头蘑菇,鲜美爽口的甜菊,只要肯付出一点辛苦,黄土地便会帮助我们度过难关。陕北大地上盛产山野蛋子,烧着好吃,煮着好吃,炕着也好吃。山野丝、山野片、山野泥、山野粉,陕北人会用山野蛋做出国菜的味道来!黄土地上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山珍海味”。黄土地虽然地薄,可是黄土地却不惜一切代价养育着自己的子孙后代。
在勤劳的陕北人手中,黄土会变成黄金。黄土地把自己无穷无尽的黄土资源赐与我们,烧砖烧瓦盖成遮风避雨的房子、烧罐烧瓮变成各种各样的器皿,捏成盛粮不坏的泥瓮,盘成热乎乎的土炕,让我们在黄土中感受着温暖。生长在黄土地上的陕北人,在接受黄土地生活上恩赐的同时,也在黄土地上丰富着自己的人生。那蓝盈盈的胡麻花,金灿灿的黄花菜,绿油油的小白菜,红登登的高粱地,丝丝炊烟,朵朵白云,把我们陶冶成情操高尚的陕北人。
我们不得不承认,陕北的黄土地的确贫瘠,但是,黄土地上的文化却非常丰富。在陕北的大地上,随意走走看看,都能接受到古老文明的熏陶。我有幸生于斯长于斯。看看村北那株百年的柳树王吧,集人气灵气于一树,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的是爽快的阴凉。在古老的戏楼前欣赏一出“耍孩儿”戏吧,吼几声陕北民歌,为我的生命注入了陕北特有的艺术细胞。在陕北这片热土上,大到世界闻名全国的陕北窑洞,陕北黄摸摸,小到一只捣调料的钵子、石碾石磨、柳编盒子等,虽然有的都是些土得掉渣的物件,可其丰富的内涵,却分明是承接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不可估量的非物资文化底蕴,难能可贵!
正如著名诗人艾青说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我在接受着黄土地文化洗礼的同时,不能不为自己的家乡而骄傲、自豪!我用我的一生去热爱这片黄土地,我将我的灵魂融入了黄土地,我爱这片热土,那古老的黄土魂,永远激励着我奋发上进,那浑厚的黄土地,永远是我赖以生存的根,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他方,但心里永远牵挂是那里爱我的家人和养育我的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