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很怪异,不过很实际:不要对双赢抱有幻想。我们都知道,现代商务谈判都力求双赢的效果,但这个标题好像是双赢并不现实,这是为什么呢?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用双赢来衡量商务谈判结果的优劣,这纯粹是商务谈判“皇帝的新装”,获胜方欺骗失败方的一套善后方案,也是失败方自欺欺人的无奈做法。理想派认为好的商务谈判结果应该对谈判双方都有利,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结果。我认为在双赢这一谈判结果的性质上,应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扩大范围广义地来看待双赢,例如你赚钱,我得名,或者你多赚我少赚类似的结果,这样来看大部分谈判结果都是双赢,因为少有人会做亏本的买卖。但凡是无绝对,单赢的谈判结果比比皆是,这其实也是问什么很多弱势代表呼吁谈判要双赢的原因。
这里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假如存在单赢的谈判结果,那么损失方退出谈判即可,不要再去理会这个谈判了。实际情况是,你遇到的谈判高手,他不仅在核心利益上占得优势,更是通过一系列包装条款来安慰你,使得你患得患失之间,不知所措。此时,再通过谈判战术,令你对谈判结果逐步接受,最后你也认可包装条款即是你的战利品,安慰心态一旦产生,伪双赢谈判就成功了,但损失方也许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品味其中厉害。正所谓商场如战场。
辨别伪双赢的关键是要通过狭义角度来审核谈判,即局限在企业的核心——利益最大化上,把握好这一个关键点,即可辨别真假双赢。综合来说,商务合作一旦生效,从广义来看,十有八九是双赢的合作。若从狭义来看,十之有六是单赢的结局,赢家赚的那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输家拼劲老命,也就是赚些吆喝声,没有损了夫人又折兵那算是万幸。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假如我是输家,那么这位赢家在行业里也会名誉扫地,那以后谁还敢会与他合作?诚然,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大概能占到一半的比例吧,还有一半,之所以不仅压榨了你,声誉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就这个疑问以及引申问题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商场如战场。在商战中,存在大量的尔虞我诈,同时竞争异常激烈,商业环境可以说是非常险恶的,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所讲的疑问,只要合作不涉及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可以说没有几滴眼泪会赠予弱者。商业社会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大家崇拜英雄,甚至会为强者喝彩。在以利益为上的原则下,虽然赢家压榨了你,但只要这赢家还有利用价值,就一定有客户、合作伙伴。正所谓,在利益驱动下,你一个人倒下了,后面还有千万人。
二、赢家之所以成为赢家是有道理的,或许人才优势,或许注重细节。为什么签约时你没有看穿合同下隐藏的问题?真正的高手,不会把合作方逼上梁山,而是通过合作,你能养活你自己,但你绝对不会飞出他的控制,好比想活好没那么容易,想死也不可能。一天又一天,你将渐渐依赖于对方,最终,你成为了一个为另一家企业打工的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单赢存在,且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
上面两点我想应该能够比较好地解答疑问,双赢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不是靠别人施舍给你的。即便你认为自身价值很大,也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否则,你面临的就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现实中,就存在不少刺刀拼杀类型的商务谈判。没有双赢,只有一个赢家。类似中国钢铁厂联盟与国际铁矿石巨头之间的谈判。
凡是垄断或寡头企业,在谈判中都处于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势,跟这样的企业谈判,你很难讲有双赢的局面,那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合作。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商务谈判的概念与性质应该分开来看待,客观实际地去理解谈判的性质,更需要坦然地接受单赢的存在。如果你处于垄断或寡头企业中,你不应为一个压榨过于苛刻的谈判结果而沾沾自喜,你应感激你背后强大的企业,正如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了如此成就;如果你处于弱势,你不能期望童话般双赢的结果,你需要做的功课很多,不是因为能够坐在谈判桌前,就以为双赢肯定存在,幻想永远不能给你带来实际结果。
透过商务谈判,可以更加清楚、直接地认识商业环境的本质,正如老话所讲: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商业环境中,不要抱有幻想,认清形势,赢得谈判胜利靠的是谈判实力。
以上为本人著作的《掌控全局》书中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