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自杀式爆炸案敲响怎样的警钟?


乌鲁木齐自杀式爆炸案敲响怎样的警钟?

 

网易新闻09年4月2日报道(可点链接):2日13时许,42岁的四川籍男子韩某携带一装有爆炸装置的黑色布包,进入乌鲁木齐市河滩路附近某公司一楼办公室内,声称该公司拖欠其劳务费,扬言如不给付,就实施爆炸(经初步了解,施爆者韩某声称该公司拖欠其4500元劳务费,诉讼后法院判决其败诉,韩某不服判决结果,遂策划对这家公司实施爆炸)。当时有3人被堵在公司办公室内,其中1人乘其不备及时离开,并疏散公司其他人员,另2名工作人员在室内与其周旋,后不同程度负伤。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调查什么?顶多也只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施爆者所说是否属实等,因为施爆者已死亡。

            

什么叫“恐怖主义”(terrorism)?一般定义是这样的: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

我们反对恐怖主义,是因为这样的行为常常以伤及无辜为代价,不能说是文明的,也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暴力斗争。那么,上述乌鲁木齐的这一事件算不算恐怖主义呢?似乎可以算;但笔者更愿意将其归于“极端事件”——因为它似乎毕竟与国际上的恐怖主义事件有某些方面的不同。当然,笔者并不是赞成这样的做法。

              

但是,这样的事件不能不使笔者想到杨佳袭警案,想到其它同类事件似乎在国内多了起来,例如春节前夕发生在上海某公安局大楼前的自杀性爆炸按(施爆者自己死了,未伤到他人);前不久网上多有报道的湖南省郴州市一位名叫彭北京的55岁老人(链接)向法官发出要求“决斗”的战书。有人认为这是某种炒作,但笔者在参看了众多文本和视频报道后认为,这并非炒作,其实也是一种“极端化、个性化”的无奈之举。

                   

如孙东东等一类所谓“专家”也许又要“负责任地说”这些人都是“精神病患者”了。这当然是无耻之谈。笔者认为,此类案件中的极个别人也许有精神障碍等心理偏执问题,但绝不会是大多数;因为,如果把执着于某种道理的人都看作精神病或有心理疾患者,那么难道林昭、张志新、李九莲等等文革中宁死“拒不认罪”的人都是精神病患者?

上述一类事件中当事人所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可提倡,但这类事件的频繁发生离所谓“和谐社会”已经相去甚远乃至背道而驰了。这难道不是给我们这个社会敲响了某种警钟吗?

         

杨佳是因为屡遭警察殴打等不公正待遇而走了极端,彭北京老爹是因认为法院判案不公屡次上诉无果而绝望地想以“决斗”了之,此次事件发端于追讨欠薪无望(如果当事人诉求属实的话)……其它事件无须一一列举。而更重要的是还有许多潜在的因素——那些因无法讨要公道、正义且遭到非法迫害的的访民,谁敢保证他们不会在万般无奈之下而走极端呢?当一个人已经绝望,已经把生看得不那么重要,或者觉得生不如死的时候,他还有什么顾忌 呢?此可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的确是给我们敲响的警钟啊!

             

使社会和谐、官民和谐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使百姓的诉求——尤其是那些有冤情者的诉求得以上达,并获得妥善有效地解决;即使对少数、个别有不合理要求的,也应有妥善有效地疏导。像安徽省芜湖市市长杨敬农所说的那样“网友们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所关心并致力去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像乌鲁木齐这样的极端事件就会逐步减少甚至杜绝。如果我们的人大代表中官员少一些,平民更多一些,使平民百姓的那些看似“小问题”的诉求得以上达引起重视获得解决,就不会出现像乌鲁木齐这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并没有把有关上访者遭受迫害以及各地打击压制上访者的事情纳入议题,甚至连提案都没有看到,更没有从法律上考虑如何有效地实施《信访条例》。也未见议及波及全国的出租车司机反对行业垄断和盘剥的话题和这一群体所期盼的相关立法计划。这不能说不与人大代表的“官、民”构成比例失衡(链接)有关。这就不能不又一次提到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问题。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了曾经在一位名叫夏河年的博友所写的博文后居然看到了这样的留言评论,竟然提到了笔者这个无名草根的大名:

每当看到这些‘民主’派,像本坛章文、方文、frankk、应学俊之类人士的言论,我都会有一种想用刀刺进他们心脏的冲动,他们的心都已经坏到极致: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在他们心目中,我们形同蝼蚁。他们不顾我们中国人160年来希望富强,希望和平地按我们自己的传统生活,希望自立与世界之林的愿望,却强加于我们建立一个既同富强无关,与人民富足无关的美式民主制。对施行这个制度将可能产生的分裂,内战,经济被洗劫完全不考虑,将这说成是所谓孕妇生产前的产痛,拿千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将遭受到的损失当成牺牲品。

——在这位朋友看来,追求民主是与“分裂、内战、经济被劫”联系在一起的。好像民主是美国的专利品,似乎凡追求民主者都是要把美国的民主制度愚蠢地“照搬”过来一样。这是何等地形而上学!他们忘记了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从追求民主开始的,他们也忘记了每到“五·一”“七·一”“十·一”大唱红色歌曲时经常会成为保留曲目而他们也会大声唱出的《团结就是力量》的歌词:“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让一切不民主的制度死亡,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

某些朋友其实从本文可以看出,至少笔者对民主的追求正是看重的百姓的利益诉求,而别无它求,更与笔者个人利益无关,且与胡锦涛、温家宝的宣示大体上也别无二致。呜呼,中国的百姓,呜呼,中国的民主进程!笔者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屈原的诗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相关链接

     应学俊:人大代表“官、民”构成比例失衡现状必须改变

应学俊:刘熙瑞先生:民主的概念岂容偷换?

应学俊:梅宁华先生:请破“民主迷局”

资料链接--重读历史:美国宪法的诞生于权力制衡思想(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