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做人


  人的一生要做多少事呢?很多人都认为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不可计数,有很多很多,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他是从量上来说的;而我认为,人的一生其实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只有三件,第一是为人,第二是处事,第三是交友。当然,我这是从人生的质量上来讲的。今天就单说做人吧。

  从人字这个结构上来看,是两个站着的人相互依靠才成了人,这说明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是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扶持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的存在,也正是在这种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不可否认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很大的改变,人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但更有不利的一面。并且这种不利的因素还在滋长,还在蔓延,这是很危险的。现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正处于最混乱的时候,长此以往,我不敢想象中国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社会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人,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但是,最困惑的还是---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当代的知识份子,学习了西方知识,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知道在经济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要做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考虑我做这件事情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有什么利益。他们的动机和出发点都站在了利己性上,并且还要奉劝别人也和他们一样,凡是都讲究利益最大化。这种观点对不对呢?不好说,要分情况,我认为最好的判别标准就是弄清义和利的关系。

  对于任何事情,都应当问个义与不义,然后再去做。譬如说拿别人钱吧,有人会认死理的说拿别人的钱就是不义,其实不是这样的,古语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这个钱你拿得明明白白,光明正大,拿得合理,合法,适宜,那就是义,也就是该拿。反之,则不要去做。见利思义,说道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好的例子:

  5月12日发生的地震灾害,现在灾区的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有一些黑心的商人,借机哄抬物价,这中行为不仅是不义,还可以说是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或者说不是一个真正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人呢?我认为,孟子对于做人的准则,总结的很好,那就是---具备四心:

  第一是恻隐之心,也就是对于同类生命的一种本能的,直觉的同情和关怀;

  第二是羞耻之心,人都知道害羞,怕丑,都有感到难为情的时候;

  第三是恭敬之心,对尊者,长者表示恭敬,同辈之间讲谦让,这也是人之常情;

  第四是是非之心,对事物做出起码的是或不是的判断,是人所具有的基本能力。

  具备这四心的人,可以称得上真正的人。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虽然有些人已经把其中的一心或两心丢失了,但是,没有关系,只要你有悔改之心,都不会晚。

  找回我们丢失的心,做一个真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