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走遍了中国,我不敢;说我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我是敢的。
去的地方多了,看的城市多了。这一多,很要紧,就多出了很多想法和思考。
中国的城市一天一天大变样了,马路宽了,高楼多了,绿草多了,商铺繁荣了,饭店热闹了,街上的人更时尚了,笑容更美丽了。可是,有一样,好象变化得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那么爽快。
这一样就是城市的环境卫生。走过那么多城市,城市环境卫生的状况能让我满意的太少太少了,能让我称赞几句的几乎没有。也许,你会说我这个人就是偏激,明明城市一天比一天漂亮一天比一天整洁,你却非要说中国城市为什么这么脏?
你说的也是事实。但是你的那个事实还是始终无法完全掩饰掉我的这个事实的。
我知道每个城市的形象大街、观光大道都设计建设得很现代、很大气、很有点国际化的味道,路面平整宽阔,路灯高耸入云,大树成荫,霓虹交错。其实,这仅是一个城市中的一张迷人的面孔而已。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另一张面孔,去那些形象大街、观光大道背后的小街小巷去走一走。
就在前些天我去一个省会城市出差,一个傍晚,很想去小街上一个人走一走,感受一下这个城市黄昏的味道,也想想自己与这个城市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
穿过一条体面的马路,我拐进一条小街,刚进入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走了大约一百米的距离,我发现了另一个世界:垃圾桶东倒西歪,垃圾桶里污水横流,垃圾桶外的垃圾比垃圾桶里的还多,街道两边的自行车停放得乱七八糟,电线杆上贴着几个“办证”的小广告,也许是很久没被清扫的报纸跟街上的树叶滚在一起,它们很亲地互相抱着,在风中嬉笑打闹,像两个刚恋爱的孩子。路边小卖部的窗户上快掉下来的招牌,在空中乱舞,店主女老板,一推门,就是一盆脏水泼在当街,脏水中有千分之三溅到了我右裤脚,我不敢吱声,女老板身后的那只大狗好象对我很不满意。我低头加快脚步。又发现,地面上的烟蒂多到我数不清,刚抬头又发现一个还在冒着火星的烟头,就知道是一个刚被利用完的“减压工具”被抛弃街头。一阵风过来,一个易拉罐在坑坑洼洼的街面上放肆飘荡。街走了不到一半,我散步的兴趣却已了尽。往回走,我知道又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污染,还是走大街吧,又拐到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大街,这就是我在这个城市夕阳下享受的晚餐后的闲暇:真实而有冲击。
据我了解这个省会城市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如果这样一个美誉良多的城市的“小街小巷”都是这样脏、乱、差。那么其它的城市呢?那些不是省会城市、不是全国卫生城市、不是著名旅游城市,那些地区城市、县城的“小街小巷”的环境是不是更糟糕啊?
我知道。到这个时候,你最感兴趣的是,我说的这个省会城市到底是哪个城市?我还是不点名了,点名了总感觉会伤害生活在那个城市里的同胞。其实,也不用我点名,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去那些你或许从来都没想过要去走走的小街小巷上转上一圈,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真话,也会知道其实我想说的不是特指那个城市而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存在这个问题,看大面上还说得过去的,可是不能细看,一细看就会发现,城市怎么还是这么脏啊?
假如我们来做一个评选,评出“中国环境最脏的十个省会城市”,你说会有哪些城市当选呢?嘘,别说出来,说出来是会被人骂的,心里明白就好。
看一个人是不是真干净要看他的内衣是不是够洁净,看一个饭店是不是有层次要看它的大橱的衣服是不是够洁白,看一个城市是不是真有品位要看它的小街小巷是不是整洁有序。
其实,一个城市的干净不干净不能把简单当成一个“环卫”工作来看,不干净就说明这个城市的环卫部门的工作做得不好。其实,更重要的是它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城市文化、城市个性、城市精神、城市品位、城市价值、市长的眼界和态度、市民的素质和品行。而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科学地策划、利民的政策、创新的举措、有力的行动来一点点建设和树立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有的城市终于明白了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定位、一个城市不能没有城市文化、不能没有一个关系市民幸福、城市发展的城市精神、不能没有一个市长、市民共同的价值和未来。有些城市好象到目前为止仍然不愿承认。
我想,这一切,就从把城市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还算容易一点的事情做起吧,市长们,这真的有那么难吗?
难道非要等到我老得快走不动的时候,才能听到一句“中国的城市怎么这么干净啊”的夸奖吗?
我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