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11月文汇报许琦敏记者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应该是医学发展的目的》,但是点击和参与评论的人不多,或许大家对医学伦理学比较陌生,或者对医学的目的逐渐淡漠或者忘却。生命伦理学在中国仍然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这篇文章是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北京协和医学院社科系/生命伦理学中心教授邱仁宗荣获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的“阿维森纳科学伦理奖”,表彰他在生命伦理学勤奋耕耘三十多年。此奖乃中国第一人。
邱仁宗何许人也?邱仁宗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喻为科学春天来临的1978年,人们还不知“生命伦理学”为何物时,他就选择科学哲学和生命伦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那段时期,生命科学正飞速发展,伦理问题层出不穷。由于生命伦理学的紧迫性,从此就踏上生命伦理学研究的不归路。
生命伦理学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要随时提醒人们,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必须要有规范:一方面它应该为人类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必须防止消极作用的产生。比如,人工授精、胚胎克隆……生命技术向医学的渗透,已使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研究生命伦理学可以减少决策者愚蠢的决策。国际上,对医学伦理学的研究非常重视,凡事不能跨越法例半步,否则收到法律制裁。我国在这方有了很大进步,但是遇到不少的困难。
目前,一些新技术在尚未基本研究清楚对人、环境是否有害之前,就被迅速用于社会,这种倾向引起邱仁宗们深深的不安,“不少科学家会觉得伦理学家太啰嗦、使他们受约束,但科技,尤其是医学的发展,的确需要有人在一旁不断提醒:人应该是目的,不应该仅仅当作手段,不能当作仅仅是客体、而没有主体性的对象!”
邱仁宗全票通过获得阿维森纳奖,是为了表彰他在中国国内和国际上提高科学家、决策者和公众在科学技术伦理学方面的意识,切实保护病人、受试者和公众权益的努力,这对整个中国的生命伦理学界,都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
伦理羁绊医学发展?
评论
4 views
生命伦理羁绊医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