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主权储备货币”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其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中是这样定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
接下来,周行长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张虽然由来以久,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上世纪四十年代凯恩斯就曾提出采用30种有代表性的商品作为定值基础建立国际货币单位“Bancor”的设想,遗憾的是未能实施,而其后以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显示凯恩斯的方案可能更有远见。早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组织就于1969年创设了特别提款权(下称SDR),以缓解主权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风险。遗憾的是由于分配机制和使用范围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但SDR的存在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一线希望。”
在讲到为什么要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即超主权货币的意义时,周行长在文章中讲“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做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的概括:
超主权储备货币就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能够保持币值长期稳定,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的国际储备货币。
另外,文中提到的SDR是指Special Drawing Rights的缩写,中文讲就是“特别提款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计划和运作处提供的资料说明,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最初每特别提款权单位被定义为0.888671克纯金的价格,也是当时1美元的价值。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特别提款权现在已经作为“一篮子”货币的计价单位。最初特别提款权是由15种货币组成,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综合成为一个“一篮子”计价单位。
作为IMF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中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配额为63.692亿,是第8位份额最大的成员,而美国以371.493亿特别提款权作为最大份额成员。 成员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来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特别提款权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用特别提款权作为统一的记价单位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各成员国货币和特别提款权之间的折算比例,也就体现了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情况。同时也能更好地反映一国货币的综合汇率。
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记价单位,SDR并不是真实的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它货币,并且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但是在很多国际结算领域,却都可以看到SDR作为国际统一结算货币记价单位的身影。 换言之,如果人民币对特别提款权折算比例发生变化,将影响到与中国相关的多种国际业务的结算。譬如,在国际长途电话结算、国际航运、国际邮政的费率、赔偿等方面,中国许多企业都使用SDR作为计价标准。最普遍的就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国际漫游费用需要用SDR来进行结算。这两个公司都规定,对于漫游到国外的用户,选择使用的被访地区或国家运营商,将按被访地运营商使用的计费货币单位计价,并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特别提款权,再由特别提款权换算为人民币后向用户收取。
来看看专业人士的解读:
建超主权储备货币意味深长
2009年03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子勋
在即将举行的G20伦敦峰会之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署名文章《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提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
周小川此番言论至少包含了三重含义:其一,是在G20峰会之前关于中国立场的表态,是中国要求在国际金融体系中争取更大话语权的正式呼声,这也表明中国强烈希望参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调整;其二,是对美国上周骤然启动财政资金大幅购买国债的回应,换句话说,中国强烈希望为中国的海外资产保值;其三,也显示了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都是西方国家各自经济利益妥协的产物,是金融冒险主义者们为了更好地掠夺世界资源的披着合法外衣的工具,包括后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都是解决西方霸权利益而妥协出来的一个平衡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虽然已经有了不少变化,但是在根本的机制上依然没有变。
此次金融危机已经表明,由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金融体系,留下的问题不仅远未解决,而且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反而愈演愈烈。这样的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表现得淋漓尽致,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而各有算盘以致在应对金融危机上行动迟缓,已经丧失了很多有利的时机。现在,由于金融危机远未见底,而世界各国的救助措施迟迟不到位,使得全球经济形势出现恶化迹象,而不是短时间内能恢复的趋势。
位于危机策源地的美国,在新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下,虽然实施了一系列救助计划,但是效果依然没有浮出水面。为了稳住美国的经济局势,美联储近日又下了一系列的猛药。美国财政部周一宣布了一项计划,旨在为最多1万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收购活动提供融资,从而扶持“仍在与经济复苏背道而驰”的金融系统。
这是继上周美联储宣布将购买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后的又一个惊人之举。对于世界目前的经济形势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的兆头。随着美联储的赌博式的行动,美元大幅贬值,这对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的中国来说是,非常被动。据统计,中国2008年年末持有美国国债7274亿美元,为美国国债外国投资者中第一大持有国,而2009年1月中国净买入美国国债122亿美元,1月末持有美国国债余额为7396亿美元。
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汇兑损失造成的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已经明显,如何保值成了我国外汇管理部门的一个头等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决策部门一直在关注美国政府动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美联储的一举一动也引起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密切关注。当前的全球经济仍在泥潭中挣扎,美国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强硬姿态和美联储这一饮鸩止渴的做法,将给全球其他国家施加更多压力,其他国家央行也可能采取相同政策,竞争性地开动印钞机。3月18日,日本央行表示,将把购买日本国债的规模扩大近三分之一,从每月1.4万亿日元增至1.8万亿日元。如此趋势,将令全球金融市场孕育难以预料的严重通胀。
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使得美元被无限放大,这种主权的地位使得美元的信用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灾难。所以,当前中国央行的表态也在警告美国政府,不要一味地使用廉价美元,还要做出更有利于经济复苏的事情。同时也向世界显示,中国在解决经济危机方面还可以做出更多事情,尤其是在国际合作当中有不小的空间。中国完全可以在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方面有所作为。
链接:
超主权储备货币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