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厂如爱家?难
丰田文化移植海外水土不服,美国员工不愿工作当生活
次贷阴云笼罩下的车市再被高油价撞了下腰,上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丰田大型皮卡厂停产。停产不足为奇,奇的是却并不解雇员工,还继续支付工资以待市场好转。在日本本土,市场寒冬期,公司往往降薪不裁员,上下抱团共渡难关。但在美国,裁员可以,减薪就不行。丰田这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与团队意识移植到海外,便让美国人感到了不适应。
将整个生活消耗在工作中?
“日本与美国的管理在95%的方面是共同的,但在所有重要的方面都是不同的。”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这样提道。
丰田作为日本第一的汽车制造商,以其首创的“丰田模式”———通过全体员工自发努力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控制产品质量而闻名。密歇根大学工业工程学教授JeffreyLiker认为,丰田的成功源自其商业理念。然而这些源于日本文化的理念在丰田向海外挺进的过程中,正遭遇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
日本管理者十分强调公司的团队精神、和谐气氛和意见一致,把工厂视为家庭的延伸,希望美国员工也能把公司置于个人生活之上。美国人一般都希望有时间与家庭在一起,而日本人在工作之后还会花很长时间聚在一起活动,且长年不休假。在日本老板手下干活的美国人发现,很难适应把自己的整个生活全部消耗在工作当中。
精神激励能代替经济刺激吗?
今年早些时候,丰田表示将向志愿加班的流水线工人支付高额加班费,以表彰其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做出的卓越努力。而这一决定是在法院判定一名在加班时死亡的前丰田员工为“过劳死”后做出的。日本人习惯长时间工作,许多日本企业则以相对稳定的工作保障作为对于员工忠诚性的补偿。正是基于员工与雇主间这种非合约性的默契,出现了我们开篇所提到的停工不裁员的情形。
丰田所奉行的“工作至上”企业文化与无偿加班制度在海外正遭受越来越多诟病。随着将生产线放到其他国家,丰田面临着与通用、福特同样的员工福利待遇问题。事实上,用本土“爱厂如爱家”的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激励来代替加班费这样的经济刺激,在日本之外并不通行。
全球化向质控提出挑战
而文化理念衍生出来的另一问题是,丰田赖以成功的商业理念建立的基础是员工发自内心的高觉悟,海外设厂没有了传统丰田模式得以成功运行的社会文化土壤,员工不能自发地以控制质量为己任,追求无懈可击的完美,丰田又当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如一?
正如《纽约时报》所指出的,“近两年丰田召回数量的上升部分就归因于没有把丰田对完美做工的着迷‘传染’给海外工厂的工人和管理者。”丰田本土员工全体自愿参与的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及革新生产方式的“质量循环控制”会议、“居安思危永不停息地改进”、“事故面前人人有责”等众多支撑丰田模式的精华理念,对北美及其他文化的员工来说并不熟悉,在本土,丰田的这些企业文化很容易通过口口相传而被接受,然而在海外,则有很多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需要纳入考虑之中。林憬文
■链接
尽管从企业角度来看,丰田在保障员工工作稳定性上已是“仁至义尽”,然而员工们似乎对此并不领情。
丰田企业文化遭遇水土不服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