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住房问题不是直接干预房价
王子鹏/社评
政府部门解决住房问题的努力,一再被以偏概全地解读为控制房价,这种解释不仅偏颇,而且极易对民众和地方政府产生误导,从而导致行政权力直接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这是一种错误的倾向。
“两会”之后,民生问题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住房、教育、医疗三大难题中,房价问题首当其冲,先是建设部表示,对房价涨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廉租房建设滞后的地区,要追究当地政府领导责任;随后是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强调住房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这些消息,在传播过程中迅速演化成了“房价失控将追究地方政府领导责任”和“房价问题是政府问题”,这些都给人以强烈的误导,似乎政府部门将要动用行政强力抑制房价,以至于很多人开始担心房价是否会被人为扭曲,市场机制是否会遭到破坏。
其实,房价,尤其是商品房房价只是住房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实际措施上看,无论是建设部还是广州市政府,都没有人为干预房地产价格的意思。建设部强调的是房价涨幅和廉租房建设两个层面,廉租房建设有助于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控制房价涨幅也并非人为压制房价。广州市的具体政策则市场化倾向更加明显。其中,“加大经营性商品住宅用地供应量” 、“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盘活再利用存量土地”、“加快用地和房屋建设审批”、“加快住房供应”都是从增加供给的角度缓解房价上涨压力,“加快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则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需要。
保障公民的居住权利是现代政府的责任,因此,住房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而房价则是市场问题。之所以房价问题被全社会关注,正是住房问题没有解决的缘故。住房问题作为政府职能,主要是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用廉租住房实现“人人有房住”,维护基本的居住权利,实现社会稳定。在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有支付能力的家庭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具有产权的商品住房。在这种情况下,房价问题基本就体现在金融安全,不再具有社会甚至政治属性。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我们的住房保障很不完善,经济适用房由于补助面过于宽泛而供不应求,廉租房建设长期被忽视,导致绝大部分住房需求需要靠市场的商品房解决,而商品房的价格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基本没有购买的可能。在我们国家,低收入者仍然占社会的大多数,他们的住房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房价”是个硬骨头,不能硬啃,必须从市场和保障的“两翼”迂回作战。如果行政力量直接干预价格,甚至政府定价,将会导致市场价格严重扭曲,价格不能反应价值。这种情况下,房价会出现短暂的下跌,但需求大量增加,市场住房存量很快被抢购一空,但是由于开发商的正常利润也被剥夺,大量开发商破产或退出房地产市场,市场不再有新的供应。大量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怨声依然载道,社会问题更加严重,住房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有可能毁于一旦。
因此,我们看到,解决住房问题决不意味着政府直接管控房价,以增加供给委缓冲,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才是解决住房问题,解决和剥离房价问题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建设部的要求,还是广州市的具体做法,其核心内涵,都是这一思路。
2007年3月30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