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姜奇平

姜奇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周刊》主编。1962年7月生,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曾工作于国务院信息办政策法规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著有《新文明论概略》(上下卷)、《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网络经济:内生结构的复杂经济学分析》、《分享经济:垄断竞争政治经济学》、《后现代经济》、《长尾战略》等,译有《浮现中的数字经济》。获得2008年度中国信息经济学会论文一等奖。

互联网与信任建设


  两会期间,马化腾与一些业内人士包括经济学家座谈,大家纷纷就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政府关系发表意见。其中,段永朝建议颇有意思,屡屡谈及文化认同。以致结束往外走的时候,马化腾拍着段永朝的肩膀开玩笑地说:你怎么什么都能绕到文化上?

  我发言的主题恰恰也是围绕文化展开。我能理解老段想的。文化表面上离现实热点很远,但从这里入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对现实的一种温和而深层的回应。

  当前,随着对互联网监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互联网的各种负面评价越来越多,有极端的观点干脆提出,电视、广播、报纸里没有的,互联网上最好也没有。可能是气话,但背后反映出一种真实的情绪,这就是对互联网是谁(甚或谁的),越…

Read more

“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形态


  「内容提要」 “互联网+”将通过结构优化、业态优化和市场优化,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调整,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互联网+”可以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制造业服务化是“互联网+制造”的重要方向;“互联网+服务”将支撑服务业以激活增值服务;“互联网+农业”将充分释放服务化潜力,以服务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服务化,实现融合发展,将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关键词」互联…

Read more

当灵明遇见天理——《算法时代》序


在当前的人工智能狂热中,自然科学家的声音正在显著压倒人文学者的声音。在人工智能面前,似乎一切都被预测准确,让自由意志失去栖身之地。尤其是38日至15日谷歌阿尔法狗与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机器程序出人意料地以41战胜人类选手,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一片膜拜。在技术面前,人难道真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吗?我将《算法时代》书序略作补充,结合最近的人工智能热点话题,谈谈这个问题。
多梅尔是一位“数字人文”类型的作家。他眼中的技术,明显有别于工程师眼中的技术,更多从人的角度思考技术。《算法时代》最关注的问题是算法技术对人的影响,并从这个角度反思算法的内在结构。
《…

Read more

网络儒学


1月10日,我在北京大学正式提出“网络儒学”的主张。网络儒学旨在将网络技术与网络经济这两个新元素,融入儒学人际网络理论。王俊秀告诉我,还在我演讲时,他就告诉了秋风,秋风说了一个好。发完言,又与蒋庆聊了一中午。蒋庆的第一反应是感慨,儒学现在真是新说辈出,制度儒学、经济学儒学,现有又增加了一个网络儒学。我认为,网络之道,超越技术,说到底是一种价值观。网络儒学希望以价值观使技术、经济与道德,一以通之。
 

一、为什么要提出网络儒学?

我给蒋庆解释为什么要提出网络儒学。我认为新儒学把东西方差异当作道德与技术的冲突,这是不确切的。

新儒学给人一种错觉,好像道德…

Read more

共享经济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共享经济发展趋势和理论基础共享经济,对应商业模式是以租代买,理论实质是什么?是产权革命,而且是自法国大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产权革命,表现为产权的核裂变,把所有权分裂为支配权(ownership)、使用权(access)。区分ownership和access,这个依据是奇美尔曼(Eilene Zimmerman)的说法,在对分享型经济估值的时候,他这么认为:The new sharing economy values access over ownership。法国大革命以来,这两权都是合一的。今天为什么分离?因为商业效果非常明显。

  支配权对应物权法第一句话里面的&ldq…

Read more

分享型经济是互联网+的产权基础


 

  对互联网思维的讨论不应局限在技术层面

  非常高兴和大家讨论互联网权利基础的问题,分享型经济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为什么谈权利这个问题呢?因为我发现在工业革命阶段,刚开始是技术的问题,接着是赚钱的问题,最后是人的问题。我算了一下当时提出人的权利的问题时,涉及到有多少人,也就是3000万到6000万,现在我认为互联网中国已经有好几亿了,也就是超过启蒙运动时期数十倍的人被卷入其中,但是人的权利问题没有被提出来。也就是说大家赚钱,赚完钱以后发现到底人的权利边界在什么地方搞不清楚,最后变成了技术打来打去,机器打来打去……还是没有切到主题。我认为到现在这个…

Read more

姜奇平对价值家知识服务的评论


价值家从知识服务的交易入手,我相信这比起传统的知识产品的买卖方式,更能够体现知识的传播、共享、交换及创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

一、知识产品与服务的定价

由于知识产品与知识服务各有其特殊性,必须重新认识:

1、我们先对知识产品与服务进行一个定义。知识产品主要指以语义呈现出来的知识,大致相当于显性知识部分,是经过知识人加工后的信息,通常以文字、图表、流程、工具等方式予以体现;知识需求者可以通过搜索获得,是一个知识使用过程,知识的使用可以重复进行。知识产品的生产方和需求方,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时空上分离。

而知识服务是依托知识工作者默会知识,在特定的问题和场景下,通过知识创新或知识运…

Read more

新金融秩序下的风险化解


我做互联网周刊主编已经有十八年了,看了一次又一次互联网浪潮。当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时,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比如说互联网金融时,互联网人脑子里想到的东西和金融界的人想的东西,虽然说的好像是一个话题,但最后发现不是一回事。我认为目前正进入高潮的互联网金融,只是真正互联网金融中的一个初级阶段,可能我们还会看到第三幕、第四幕,所以我会从研究互联网人的角度来谈谈我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根本方向是信息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方向的这个问题上,现在金融业谈互联网,和互联网谈金融恐怕就是反的。形容今天中国的发展金融互联网的形势,可以用两个象限、两个维度来刻划,按照数据化程度的高与低,…

Read more

个性化世界中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问题由来已久,根据我的心得,这个问题必须与个性化问题联系起来看,才有意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个性化的本质是价值不可通约,二者是两极对立的关系;虚拟货币,则是对不可通约价值进行一般等价化,是矛盾两极的对立统一。

  这是问题的实质。如果不能抓住这个关键,就会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与十年前相比,这个问题的研究背景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21世纪网络生存术》中专门研究虚拟货币的一章中,采用的还是半个世纪前英国拉德克利夫报告中关于流动性的预见性观点,从信息的角度解释虚拟货币;近十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上电子业务的实践,包括游戏虚拟货币实践…

Read more

专车是行业稳定发展与改革新增量


移动专车是“互联网+”热潮中涌现出的新型业态。专车目前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将来“互联网+X”都会遇到,因此探讨其处理之道,对互联网+发展具有普遍意义。

 

当前出租车行业这个X中,稳定、发展与改革的矛盾相互交织,专车问题不光是舆体热议的改革问题,还涉及发展,特别是稳定,要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得出最终结论;我认为,以增量改革带动发展、稳定,是解决问题的出路所在,因此“出租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第四轮征求意见应特别考虑“互联网+”这个增量因素。忽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是要付出代价…

Read more